十一月十三日
侄儿鑫说,二爷你要想去我钓的地点,可以走水路,陆地太难走,又远。我跟王老师说带船走水路,他很乐意,因为他也怕跑路。跟他一起钓鱼,同时开步走,去,跑不过我,回也跑不过我。我从钓点一路不歇,负重徒步可以一直走到停车处,他不行,他要在途中歇几歇。
走了约三公里水路,到了钓点,我上岸,王老师去了芦苇荡里钓草地。


打好了窝子已经八点半了!太阳高悬,俯瞰大湖。有雾霾,天空灰蒙蒙的,太阳也不清朗。东南风二级,湖边风也就二级。眼前这大片芦苇荡里,住了许多野鸟,也住了很多鱼。野鸟主要是野鸭,野鸭出来活动了,三五成群,浮在湖面寻寻觅觅。芦苇荡这边与新修的土堤之间有一条深沟,十二米竿一竿够地方水深两米二三,靠近土堤处一米三四。浅水区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有常见的芦苇,蒲,还有许多不常见的叫不出名的水草。有的水草腐烂了,沉在水底,后来钓鱼这些烂草带来许多麻烦。
我打窝之前先下钩探测,提钩带烂草的地方都不打,相对干净点的才打。主要都打在芦苇与浅水区之间的那片光水面。
探测水情时提钩就挂草了,拉断了一个钩子。还好,除了钩子啥都无损。再绑个钩子就是了。

我站在土堤顶能望到王老师戴的渔夫帽。帽子四周有遮阳布,两边的那两块遮阳布风吹飘荡,犹如二师兄的招风耳。哈,这种帽子我也有。今天就戴这个。在《钓鱼之家》发帖得的奖品钓鱼帽忘带了。王老师好像也打好窝子了,坐艇上休息了吧,望不到他的渔夫帽了。
脚下的土堤是开发商新筑的他的养殖场的挡浪大堤。朝湖的一面有水泥坡,上面还护了一层绿色的厚实的化纤无纺布,无纺布都用特制钉子钉进了水泥。
第一批七个窝子,四个面朝东打在湖里的草前,三个面朝南打在芦苇荡的这边,也在草前。约半个小时后,我带饵下钩调漂找底。水深悬殊,差距二十到七十厘米不等。这很麻烦,几乎每钓一个窝子都得调漂。浪费时间,鱼竿退来拔去,摩擦次数也陡增!
七个窝子散布在约六十米范围之内,怕忘了,每一个都摆了随手捡拾的大泥疙瘩或小木棒、野草作记号。
从九点到十一点半,来来回回跑了多次,跑了两千多步,没有一口!一口都没有!
天气这么好!实属反常。
找不到鱼不开口的天气因素,风向,气压,气温,都属正常,可是鱼却反常地不开口。
连小杂鱼闹钩都没有。
电话王老师问他那里的情况,他钓到了三条小鲫鱼。他也说鱼口不正常。
我不钓了,等吧,我判断这里应该有鱼,只是没到开口的时辰。
去转转。又发现了两处可以打窝的地点,再打了两个,面朝南打的。一个打在草洞,一个打在草前明水。
这条往西约二百米往北约五百米的土堤上就我一个钓鱼人。窝子任意打。
西北角有一群人在起藕,几个穿皮衩的男人下水用高压水枪冲射,然后把藕拔出来,再用水枪冲洗。
东北角的大湖湿地有两条铁皮船,一条船上两人,共有四个人在钓鱼。那是花钱让船东送上去钓的。
我往西走,再折向南,那里有两个人坐在湖边垂钓,去看看。
师傅钓到没?钓到点儿。我能看看吗?看吧。我提起鱼护,已经有二三斤鱼了,大部分是二三两的鲫鱼。他是用红虫裹在粉饵里钓的。台钓哥的术语管这钓饵叫“肉夹馍”。这个我的长竿玩不起来。另外两个钓鱼人,都是传统钓,一个钓到几条,一个跟我一样空军。空军的这位当地人,骑的电瓶车放在新修的洪泽湖大堤上,跑过来的。对我说,一口没有,不钓了!真地走了,提着空空荡荡的白色塑料鱼桶,桶里有一袋蚯蚓,几盘钩线,一支鱼竿,义无反顾地大踏步而去!
此时十一点了,我跟台钓哥道别。他问,你钓多少了?我说一口没有!目前空军。他说,那你怎钓的!也许运气不好吧!我自嘲道。
走到我后打的窝子那儿,禁不住止步不前!因为两个窝子里都有鱼花在冒!那一刻心情顿时激动起来!窝子里有鱼了!肯定不止一条。
终于等到了那个钓鱼人快乐无限的时刻!耐心,信心,真是钓鱼必备的素质啊!
下钩就吃!第一条鱼长这样!

长期在芦苇丛里生活,鱼的外貌跟在白水里的鱼不一样。这里的鱼,黑背,黄肚,鳞片黑里透黄。
第二钩又是正口,几乎跟第一条一模一样。

两个窝子,连竿了九条,可惜仅仅得到七条。有两条提出水面被草挡掉了。
早晨打的那些窝子还没口。
饿了,吃午饭。
餐后再去钓。面朝东的四个窝子有小杂鱼闹钩了,但没有正经口。不再理它们了。早晨打的面朝南的三个窝子都有口了。真是没口则已,有口则连。连竿了!




望到王老师又回来了。上午没口我去转悠的时候,王老师开船移动位置,去了更南边的湿地,现在他杀回马枪了。结束后他告诉我,早晨没口的那些窝子午后都有口了。他说有一个窝子连竿了八条二三两的鲫鱼。我的个天!鱼开口情况跟我这儿如此一致。只是我面朝南打的所有窝子都有口了,最多的才连竿四条,他竟然连竿八条!可见里边资源比外边好。


赶紧补两个出鱼的窝子,打两个新窝子。
鱼护放在背后的藕塘水里,土坡,泥土松软,好上下,迎湖的堤面水泥坡,又陡又滑。不敢造次。
过来两个人,一个可能就是承包这片养殖场的老板,一个可能是老板雇佣管理的人。因为我来了几次,看到这两人多次了。两人角色不同,那个五十多岁的人是指挥的角色,雍容沉稳,对工程指指点点,挑毛病。那个小年轻的常拿手机给开挖机的打电话,让他们如何挖土打堤,对那个“指挥者”也面呈逢迎之色。这两人走到我身旁,小年轻的问,钓到了吗?钓到些小鱼,我答。这地方经常有人电鱼,他说。没有停留,小年轻的跟着那指手画脚者离去,渐行渐远。

补的窝子打的新窝都有口。提鱼“战犹酣”,王老师却开着皮船过来了。我看了下表,十五点。时间过得这么快!那边停口了吗?我问。钩线都断光了!没法钓了,星漂朝天钩带少了。王老师说。其实他没带少,我忘了带星漂钓组,他给了我三个。我只用了自己的一个,就是断钩再绑钩的那个钓组。我赶紧跑到最西边的那个窝子,下钩钓到一条。再下钩,挂草。底下不干净,窝子里有鱼冒花,钩子沉不到底。王老师下船,上了岸。往北转去了,向着湖里有人在船上钓鱼的方向。我往东走,在一个补过食的窝子里下钩,钩刚下去,浮漂被拉走了,提钩,钓到了一条板鲫,估计不小于半斤。算最后的收竿鱼吧!

王老师转回来了,帮我把藕塘里的鱼护提了上来。说,呦!你钓得比我多!


上图是我的鱼和王老师的鱼。我的鱼四斤。
我用手扒拉了一下,王老师的鱼也有三斤多。
今天整个上午没口,下午狂口。想起上午走掉的那位钓友,为他惋惜,他走得早了,耐心之于我,似乎差了点儿。
我把没有使用的那三个星漂钓组还给了王老师。
垃圾带回。
分享到
0个赞
坐沙发
欢迎光临!
老师出马
小板凳坐上了
给你煮茶,你喜欢喝茶!
不错的收获
可能早上还是温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