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于广大垂钓爱好者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垂钓管理工作意见》的正式实施,整个垂钓领域迎来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而7月,更是成为了新规执行的关键期,上海各区纷纷加大力度,打击违规钓法,守护水域生态环境。
一、重点打击的违规钓法
1.爆炸钩/串钩钓(单竿超7钩)
在过去,爆炸钩和串钩钓法深受部分钓友喜爱,因其强大的上鱼能力而被广泛使用。以爆炸钩为例,它通常由多枚钓钩组成,一般6-8枚居多,鱼儿吸食饵料时,极易将埋于饵料堆中的钓钩一同吸入,上钩率较高。串钩则是将多枚鱼钩依次连接在鱼线上。但如今,新规明确规定,单竿鱼钩数量超过7枚即属违规。这是因为此类钓法杀伤力巨大,常常会造成大量幼鱼、小鱼被误捕,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它们就像水域中的“掠夺者”,过度地索取鱼类资源,严重破坏了水域生态的平衡。
2.活体泥鳅打窝(破坏生态链)
“泥鳅党”一度在垂钓界引起轩然大波。使用活体泥鳅打窝,确实能高效吸引翘嘴鲌等掠食性鱼类。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超乎想象。大量活体泥鳅被投入水域后,一方面,以泥鳅为食的大鱼被大量诱捕,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小鱼苗也会遭到疯狂捕食,整个水域生态链被严重扰乱。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大鱼数量迅速减少,会使得其下一级的生物失去天敌的制约,开始过度繁殖,进而破坏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曾经,在四川盐亭县,就有两人因使用活泥鳅钓鱼,共计钓获翘嘴红鲌、鲢鱼、鳜鱼等41.69千克,最终被法院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论处,分别被判处拘役,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3.跨区 “游击钓”(政策差异致违规风险)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在垂钓政策上也存在差异。在长江流域,有的省份对垂钓管理较为宽松,而有的地方则全面禁止。[此处可配一张长江流域不同省份垂钓政策对比的信息图,或展示钓友跨区域垂钓场景图]一些钓友为了规避本地的严格管控,选择跨区域垂钓,企图钻政策的空子。然而,这种“游击钓”行为不仅增加了违规的风险,也给各地的渔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不同地区的执法标准和监管力度不同,这种跨区域的流动垂钓容易导致监管的空白和漏洞。
二、多地渔政加强巡查,违规者面临高额罚款
为了确保新规的有效执行,多地渔政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加强了对水域的巡查力度。在安徽,就有钓友因使用12枚串钩而被罚款2000元。这一案例并非个例,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违规垂钓行为被查处。渔政部门通过增加巡查频次、利用高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监测等方式,对违规钓法进行精准打击。他们就像水域的“守护者”,日夜坚守,维护着水域的生态秩序。
新规的实施,从长远来看,是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广大垂钓爱好者来说,虽然一些曾经常用的钓法被禁止,但这也促使大家转变观念,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的垂钓方式。比如,可以选择单钩单线的钓具,开发环保型的饵料和窝料等。
在此,也想听听广大钓友的想法。对于这些新规和目前的执行情况,你们有什么看法?是支持新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是觉得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优化?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为守护美丽的水域生态环境出谋划策。
分享到
0个赞
禁钓期?
电鱼,网鱼,地笼,这些不管,管钓鱼,你们是不是闲着没事做
以后钓鱼也半夜后出动,就没人管了
半夜后后你们出动不出动?不出动?那我都要上了电网毒炸
浦东郊区河道里钓地笼请理请理能装下好几列货运火车,请理起来又累又脏吧,还是管钓鱼人轻松又有功劳。
郊区河道电工网民嚯嚯得都没鱼了,你不用禁,也没人去钓了。
这个一人一杆一钩的说法好像比较笼统,我记得农业局上有个文件是详细描述了具体规定。拟饵不能超过六个钩,也就是双三本钩的假饵是允许的。
网工、电工不管,不实施!操了蛋,管钓鱼佬,钓鱼不犯法,禁钓区域我们也不钓,吃饱喝足撑着了!
垃圾
电工、网工好好管管吧,吃饱了
天天一杯茶一张报纸,换做谁都腻了,所以要出来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