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闻,涨水鱼,落水虾,之前也没多少切身感受。因为平常出钓的机会不多,经常作钓的地方水位一般比较稳定,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遇见。不过前一阵的两次作钓,让我加深了印象,觉得老话说的还是挺靠谱的。春暖花开,先上几张美图养养眼。
鲜花固然漂亮,但咱钓鱼人应该更中意以下美景吧。
繁花美景四月天
鱼跃鸟鸣山水间
人生烦事知多少
扬竿抛却如云烟
哈哈哈,扯远了,回归正题,说一下前一阵儿落水涨水的两次作钓吧。钓点还是在白河。第一次是周六,刚开始去的北渡口。因为朋友前两天在北渡口钓的不错,钓点水深1米多,鲫鱼鲤鱼都有,个头也可以。他今天有事儿去不了,我就一个人过去。钓点这块比较熟,约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可到了那儿傻眼了,为啥?退水严重,应该是下游橡胶坝开闸放水了。
原来水边是在青草那块,钓的就是现在露出来那块坡下,有稀稀的几簇暗草,再往前水色较深处是深水,老话说,春钓滩,这个季节这儿应该是比较理想的钓点吧,事实也是如此,退水前这儿出鱼还是比较好的,这儿经常有多人作钓,来晚了一位难求。现在退水了,人也散了。问问旁边的钓友,说是还没上鱼,还说前面来了几个人,见退水就去别处了。看来这儿是没戏了。那去哪儿呢?忽然想起一个地方,二小那块湾子。那儿曾经是为数不多的热门钓点之一,是因曾经挖沙留下的回湾大沙坑,很是能藏鱼。人坐坑岸边钓着也舒服,后来因为下游建坝蓄水,这儿被淹了,坑岸离水边一般都十几米远,来玩的人也渐渐少了。先看一下辉煌时期的样子吧,那么多人,坐的还整齐,是否有黑坑的感觉?
话不多说,趁现在落水,赶快去看一看吧,坑岸应该出来了。二小钓点在下游三、四公里处,说走就走,十几分钟便到了地方。下车,曾经熟悉而向往的地方呈现在眼前。水退的多,离岸下有近一米。岸边还湿乎乎的,也是退水不久吧,好在这里上面是沙土,下面是粘土,人能靠近岸边。
既来之,则安之,摆位下竿。选了一处原来常坐的与主河道靠近的拐角上。这儿用五米四钓水深两米多,往里水更深些,近岸处水下有几大块滚落的胶泥块,对鱼儿来说是一道天然屏障,虽然起竿回拉鱼钩或铅坠有时会挂泥块上,但常在此作钓已心知肚明,起竿直提就可避免挂钩。原来此处也是热门钓位。
单开通杀腥,拉饵打频率,打一阵儿,下底守一阵儿,一两个小时愣是一口没有。后来换成一钩红虫一钩饵,还是没口,最后全换成红虫,浮漂依然如定海神针一般,纹丝不动。看来是真不行,不行就撤吧。收竿儿时发现好象水位涨了一点儿,只是涨的很慢,不易观察。人常说涨水鱼,那就明天再来验证一下吧。第二天天刚亮就到了钓点儿,眼前已变了模样。
这地方昨天是这样的
水已经漫上岸,岸后十几米外都淹了,岸边只剩那片高地还露在水面,形成了一座孤岛。不过,咱是有备而来,换上长筒雨鞋,登岛作战。今天架了两把竿,5米4和4米5先钓底,口不好再准备用4米5的打浮,钓不上鲫鱼鲤鱼,能上浮鱼也可以。找好底,调好漂,挂上红虫先开钓,今天钓深3米多,比昨天涨了一米多水。抛竿入水后,开始开饵,单开通杀腥。有必要单说下这款饵料,饵水1:1,简单易上手,开出来的饵状态不错,可搓可拉,不返水,真的是一款不错的饵料。最近一直用。
醒好饵,4米5满竿打频率,正抽着呢,发现5米4的黑漂了,赶紧起竿,还有点儿分量,以为是板鲫呢,提出水面一看是这货。
抽了半个小时吧,4米5开始一钩红虫一钩面,不一会儿,4米5的浮漂一个有力的点顿,提竿中鱼,肥肥实实的红尾一条。
不到两分钟又上了一条。
然后两竿轮流开始一阵鲫鱼小连竿,鲫鱼个头还不错,快中午时,口稀了,4米5换成了打浮,又上了一些白条翘嘴。中间没拍照片,最后给它们来个合照吧。两条红尾挺漂亮,单拍留念。
重点来了,通过落水涨水两次作钓对比,涨水鱼,落水虾说的还是挺有道理。不过虾没见着,是不是改为:涨水鱼落水瞎更合适?原因分析,两次作钓天气基本相似,钓点也相近,退水鱼受光线,水压等影响退入深水,涨水后觉得适应又安全了便从深水游出。抛砖引玉,更多原因期待钓友讨论。最后祝家人们生活愉快,大鲫大鲤,鲶鲶有鱼。
分享到
0个赞
这句话只对应长期稳定在一个水位范围内的涨落水,而且也要参考岸边情况而定,手竿对象鱼基本都是杂食性,过高的涨水水位会导致鱼儿可选择吃的比较多,尤其长期高水位会让淹没的食物发酵,发酵的食物恰恰是鱼最喜欢的食物之一,此时整个鱼群摄食区域基本都在发酵区,除非岸边大量诱食,否则岸钓很不理想。如水位长期稳定在涨落92-95之间,就应对这句话,如果超出95涨到98就不好钓,如果涨到98后水位维持一段时间水下食物再开始腐烂发酵。岸钓基本没戏。
白河二小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