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第一次来新水域探钓,结果发窝时间比预想的来的快,最终收获60余尾目标鲫,鲫鱼密度感觉还是比较高的,又是小河道用短竿5.4就行,最近反正也没啥好去处周六便决定周日继续。周六临走随手一个隔夜窝,直接饵料混合酒米抛窝。周日抵达钓位接近10点,开饵,架竿一套流程轻车熟路,一气呵成,直接双钩红虫期待着下竿就来惊喜。
等了十多分钟未见口,轻微逗逗也没有反应。心理疑惑丛生,昨天的情况来看这水域鲫鱼密度是很高的,最近气温也比较稳定,今天虽然降温四五度但当天应该还不至于对鱼口有这么大的影响。估摸着由于密度高,直接饵料掺酒米打的隔夜窝,可能量不够多,又没有大颗粒留鱼,经历了16个小时的消耗这会早已经被吞食殆尽,但同时也相信鱼应该还在窝子周边并未远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鱼继续聚到窝里来。
双钩红虫继续守了守,半小时左右浮漂突然顶上一目然后不动了,果断提竿,第一尾目标鱼妥妥拿捏,这皮毛完整,通体偏金黄,漂亮的很。几分钟后拿下第二尾,鱼口偏慢,也可以确定鱼还在窝子周边并未远离。于是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混合满满酒米的饵料双钩搓团抛入窝点,抛了十来竿,感觉差不多了,改为一钩红虫一钩拉饵。零零星星有上鱼,但口还是稀疏,为了以防万一在相隔几米远的地方还是打了一小团窝料作为备用窝。
很快时间来到了中午,太阳当空,暖意洋洋。随着水温上升,鱼儿有轻微离底现象,也明显感觉活性也变强了。
同一片水域的鱼有它相似的规律,和昨天一样的是中午明显口见快,也密集起来。上顶下阴,轻微顿口,还有临底接口,一波连杆连起来,还有双飞,时而双钩红虫,时而一钩红虫一钩饵料,饵料不上鱼,纯粹为续窝留留鱼。昨天就看过天气预报,今天风力等级3级,昨天就选好了背风的位置,抛投顺利,鱼口欢快,暖阳洒满全身,这野钓体验不得不说惬意怡人。
中午这一波一个多小时拿下二三十尾目标鲫,随着水温的升高,估计鱼儿离底现象更严重,狂躁的鱼口也开始慢慢变得稀疏下来,于是备用窝和正窝交替钓,奈何备用窝没有任何惊喜,正窝还零零散散能上几尾,就这样在正窝坚持到了3点多,好一阵未上鱼,心想备用窝再试试吧,此时距离备用窝打下已经过去4个半小时。
没成想这会备用窝倒给了惊喜,连杆五六条,口也来得快,口慢时轻微逗逗又是猛的一口。备用窝钓了40来分钟鱼口见疏继续回正窝,始料未及的这会正窝才是一天当中的最高潮时光。下竿见口,连杆不断,最快的时间一分钟能拿下五六尾鲫鱼,放放口等浮漂有比较夸张的动作的时候很容易就中双尾,这会日落西山,鱼儿开始落底,估摸着一整天鱼儿基本就在窝子周边并未远离,所以才有这傍晚时分的高光,没想到临走还给了更大的惊喜,最终八九十尾目标鲫收入囊中,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野钓体验,最后太小的放流,再窜窜个。
总结
1:一直习惯皮筋挂红虫,省事,口慢的时候选择钩穿红虫,虽然麻烦些,很明显鱼口来的更积极,鱼口也更凶,红虫流出的汁液对鱼的刺激明显更强,钩穿红虫让鱼口更快更猛,当然前提是不闹小鱼和窝里有鱼。
2:冬季打窝量尽可能的少,尤其是不怎么走水的水域。一个同事也一起来钓,帮他饵料酒米团打了窝,鸡蛋大小都不到,等了半个小时红虫直接开钓,下竿中鱼,整体虽然鱼口不快,却一直有口,两个小时20来条。同时我准备的备用窝鸡蛋大小饵料酒米团打下四五个小时依然下竿连杆。至少都能说明一点,冬季鲫鱼的进食量和消耗的速度远不如其他季节。
分享到
0个赞
大哥,求位置
好鱼获——羡慕!


太卷了,钓鲫鱼,5.4居然都算短杆了。
很多区域钓鲫鱼都7.2起步了
哪里?
钓鱼不发位置都是鸡鸡小
同求位置。
真有钱,用红虎,牛
假的
连球的钓箱
我空军7.8天了,温度有中午15度左右,鱼全在水草上面吃草,就是钓不到。之前冷的时候好钓一点,不晓得什么原因
和天气有很大关系的,持续稳定就还好,大晴天早晚会好点,九十点太阳一起来升温鱼容易起浮不落底,可以草边浅的位置试试。看好天气预报可以备用窝时间段阶段性的两个窝甚至更多窝钓
全河基本空军,钓到也只是钓一两个,温度升温有一个星期了,昼夜温差大鱼十度,钓浅滩的话也是钓底吗?
鱼获不错哦!
在收获,刚刚地。
是这收获 ,刚刚地。
我要有红虎我也能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