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的原因,最近失业在家,于是没事了就去钓鱼,也是5月份才知道“钓鱼人”这个APP,通过这个软件学到了很多的钓鱼技巧,也是通过这个软件找到了很多实惠的渔具鱼饵,通过各种活动,得到很多的福利
钓鱼已经有六七年了,最近两个月更是基本一周7天有5天在钓鱼,什么大风大雨也阻止不了我钓鱼,一次次的空军,去年还被钓友评为“国家一级空军大师”接下来以“一级空军大师”的身份,来分享下我的垂钓经验
分享五点,希望大师们不要见怪,相互学习
第一是掌握好钓鱼时机,一般在夏秋两季,早上5点-上午的9点和下午的17点-22时,均为鱼的摄食高峰期;然后就是雨后,因为雨后有很多岸边的食物会冲刷到河里,鱼儿也是经过长时间的进化,自然知道这个时候食物多,自然就发展成为雨后活跃度就高了;在冬季,一般就是早上9点到下午的5点,此时水温较高,鱼儿的活跃度较高,选择水较浅的地方(0.8-1.5m)作钓往往有比较不错的收获。
第二要选好的钓位,桦尖、角落、草边、湾、潭、坑等等,是鱼儿觅食、活动的地方就是找好鱼道;大家肯定都知道:水流钓静 水静钓流 水深钓浅 水浅钓深。不过野外有时候能有位置就不错了,其实别人钓过的位置也是很不错的,可能换了人就能上鱼,这是因为上一位可能在饵料或者线组上面有点问题。
第三是饵料,普遍认为是春钓腥、夏钓谈、秋钓香、冬钓浓;我个人认为,钓鱼饵料主要还是要自然,我所说的自然是鱼饵本身的自然,没有很多的添加剂,我们常常会因为野钓空军了好几天,就开始买很多小药,饵料开始加点香的,加点腥的,加点酸的,再加点小药,结果收获还是两手空空;这就是因为饵料味道太杂,或者味道太浓,导致鱼儿不敢吃。所以一般的话饵料谈点,香味的少加点腥的,腥的少加点香的,我一般不会将香的和腥的五五开,一般1:0.25的比例,两种饵料,或者加点果香的,因为果香的味道很香,所以按照主:辅:果香比例一般是1:0.25:0.2;窝料方面,我的原则就是一点,不让鱼儿吃饱,有的人喜欢打重窝,这样鱼儿吃饱了就不太开口了,或者吃口变得很轻,所以我一般用少量颗粒加点作钓的饵料和少量酒米惨点泥巴打点窝,如果这个位置今天有人钓过,就撒点酒米就可以了。
第四是线组要合理、安全、钓法要灵活多变,悬坠钓不行,就换底坠钓,底层鱼没有就钓上层鱼
我们在野钓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走水走漂的现象,尤其是在江河里钓鱼的时候,走漂现象可能很严重,可能时走时停,甚至时而向下走,时而向上走,有很多钓友也是深受其困扰,
现在大部分钓友都喜欢用悬坠钓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台钓,传统钓的话因为铅坠是直接到底的,所以被走水影响的不是很大,但是悬坠钓法铅皮是离底的,鱼钩是直接拖在水里的,所以很容易就会被水给拖动,浮漂在水面上也会出现杂乱的漂相上上下下或者被压入水底,鱼咬口了还看不出来,白白的浪费了很多鱼口。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达到可以让鱼儿吃到饵料,我们能看出鱼儿吃饵
很多钓友喜欢类似传统钓那种,直接用大块的铅皮直接到底,这个时候走漂的现象确实减轻了很多,但是因为此时两个子线都是躺在水底的,因此鱼在吞食饵料的时候必须拖动铅皮,浮漂才会有动作,而此时因为铅皮较大,所以浮漂可能会过滤掉不少鱼咬钩的动作。所以增加铅皮重量的做法虽然可以解决走漂,但是鱼口却会减弱很多,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得不偿失。
我们一直在网上看视频学习走水的钓法,网上钓法很多,大家可以在网上去看看,我也基本都试过了,个人认为比较有效的,有三种:第一是把铅皮座上的铅皮摘下来,然后裹到底钩上面,这样在作钓的时候,底钩直接到底以后固定在那里,可以起到防止水流的作用,而另外一只鱼钩可能就会随着水流的波动比较大,但是确实相对的在固定的位置不停的动,这样就起到了非常好的诱鱼,刺激鱼开口的作用,虽然只是单钩挂饵料作钓,但是因为方法得当,这种钓法的中鱼率却提升了很多,不过这个方法只能抗稍微的走水,大家在作钓的时候可以试试,也可以买个咬钩,走水的时候咬在底钩上
第二就自己绑一些子线加铅的子线,这个双钩子线不要太长,一般底钩15CM左右,上钩10CM左右,这样提高跑铅钓的灵敏性。铅皮到底的话,大家还要看看作钓点是不是有浆层,如果有浆层的,这样容易把饵料压到浆层里,有浆层建议正常钓的铅加重,拉开太空豆,让子线更好的在浆层上面,秒换子线的把子线换短点,最长不要超过20公分10–15公分的最好。
第五讲下浮漂,因为我在刚开始钓鱼的时候,不管水深多少,钓什么鱼,拿出一只浮漂插上就钓,这样使得线组和浮漂还有鱼口不能很默契的反应出来,导致错过很多鱼口,一般的话,我们在选择浮漂吃铅量的时候是有个公式的,就是你所作钓的水深加上线组主线的号数除以2,比如水深1.5米,你的主线是2.0的,那么1.5+2.0=3.5,除以2的话大致可以知道用1.7克-1.8克的漂比较合理,当然了,也要按照实际来,稍微走水的话可以加大克数用大点的浮漂
最后,大家在野外作钓一定要注意安全,夜间作钓最好约上钓友一起,希望大家钓鱼开心,大鲫大鲤。
分享到
0个赞
总结的挺好,用心了
支持一下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