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有很多技巧性的操作,尤其是调漂用饵,都是钓友在入门过程里面要花不少时间来学习并总结经验的地方。其中的调钓,多少还有一些“坑”需要去踩,我自己走过不少弯路,就写过两篇怼“调四钓二”的文章。想阐述调钓不是根据经验主义得来的教条性的操作,而是根据钩重饵重以及浮漂浮力之间的关系换算出来钩饵在水里的状态。
强调这几句不是为了重复写调钓的步骤,是因为在视频里再次看到程宁老师的教学视频,教导学生不带子线调漂,操作是让学生直接拿剪刀把子线剪断,咔嚓一声,剪得我心里一跳!真有钱啊!即使不是买的成品线组,是自己手动绑钩的,也令人心疼了,吭哧吭哧绑过钩的钓友都会心有感触,绑完一组,还没钓就被咔嚓剪掉了……
当然这视频是为了教学需要,但是实际操作中,尤其是野钓环境对调钓要求不那么严谨的情况下,称量钩重还是可以有一些小技巧的,下面就分享两种方法以供钓友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斧正。
声明:自己新做线组,可以先不绑子线调漂,然后再绑双钩子线。分两步量出钩重。所以下面重点针对成品线组,或换水域或、换子线后,需要重新测量钩重的情况。画简图说明如下:
先找出双沟钩躺底的一个目数,这时候接近不带子线调漂。假设五目。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触底的一个钩子放到铅皮上,另一个钩子仍然保持躺地的状态。这时候就相当于只有单钩压漂,也就是在测量单钩的重量。
前后对比可以看到差距,一目就是单钩的重量。
另外一种方式是用额外的一个绑好的子线来做被测量对象,只要与线组上的子线相同规格,就可以用来做参照。
先调出一个基准状态,双钩离底,漂露五目。
第1种情况是调高目,这时将额外的字现象绑蛇口绳时的结一样绑到漂座上。也就是让子线直接“附在”浮标上。前后对比,加双钩压下了四目,单钩重两目。
第2种情况是调低目,钩重如果大于调目,此时再在浮漂上增加额外的子线,会把浮漂压入水中,没办法再次测量。
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只要线组调成大跑铅就可以得到浮漂的高目了(假设先调为大跑铅七目)然后浮漂座上绑额外子。假设绑好后抛竿入水,还露三目,即双钩压下四目,单钩两目,得解。
希望可以有所帮助,谢谢观贴。
分享到
0个赞
懂得都懂,不懂的也是很难理解调漂啊
所以有的坑还是要踩一下了,不过这个只是不剪子线量钩重,应该简单点了
像我都是不带钩找底,之后在挂钩减去子线长度而下拉浮漂到露出两目,然后在用铅皮包在上钩找上钩的目数(刚刚触底)之后再剪一点铅皮让浮漂露出的目数多点,拉饵之后正合适
测量钩重的意义。可以简单理解钩子是八字环。本来就没有钩子的存在。只需要关心饵料的压目就好。我自己常用带双钩半水调调目。单钩挂饵测试压目。如果一钩趟地一钩轻触底。正常来讲,钩子趟地会涨目,但是又有一钩饵是轻触底压目的。大部分情况,饵是比钩重的。所以,只要钓目在半水带单饵压目的目数到调目之间,可以直接认为,下沟趟地,上钩轻触底的。因为下钩趟地之后被忽略,相当于原始调目是会涨目的存在。假如调4,可能忽略钩子之后就是5目。所以,钓目的区间范围向下移动了。钓目应该在5到3之间。想要保持上钩轻触底,下沟趟地状态,不要钓目太低到上边界就行。如果没有考虑下沟的情况,钓目搞太低,会造成上钩的轻微离底,这个实际上关系不大,前期开钓需要调灵,正好满足。换钩子的时候重新直接验证一下调目即可。
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哈哈。测量钩重的意义。假如想要,一钩轻触底,一钩躺底的状态。如果不关心钩重,即直接双沟半水设置调目,单饵压目,判断钓目区间。加入,调目4,钓目在4-2之间。问题,在于下钩躺底之后,相当于下钩从钓组上去除了。还是单钩单饵在压,钓目。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下钩的去除,相当于原始的调目,出现了上涨。4目,可能因为下钩的躺底,重力不能作用于钓组,原始调目变成了5目。这个时候,上钩饵的压目如果还在4-2目之间。尤其是逼近低目的时候。其实是容易造成上钩轻微离底的。这个时候,其实钓目应该设置在,5-3目之间。也就是钓目区间要下移一个钩重的压目。才是我们正确的钓目区间。虽然他有意义,但是,这种错误的问题。恰好对作钓的影响不大!!!前期做掉,正好需要调的灵敏一点。而这种一个钩重的灵敏,恰好舒服。再次,在钓鱼过程中,我们是能够发现问题的,可以动态的调整一下,稍微顿一目。基本就可以了。每次换钩子,或者开钓之前。重新验证一下半水调目即可。并且,心中铭记,钓目区间实际上需要下移一点。不要太过于逼近钓最低目。
挺好的,差不多是调几钓几,自己心里知道钩饵的状态是一触一躺就妥了,等过会儿目数升到两目多,就可以知道上钩没饵了。
到新钓点要调的时候可以把上钩的铅换成搓的大饵,也可以拉黑漂,还可以抽窝。
有了这种认知。基本上不在需要关心钩子了。也不必剪子线。这种实在浪费。
经验老道!
小钩确实是这样,那估的从四到五目的“一目”其实近似钩重。
确实是这样
如果钩子大,确实需要测试一下。就是这种半水压目,铅不触底,钩子触底,利用涨目计算一下。如果还担心子线的支撑,就一个子线挂到铅皮,减少一个子线支撑的影响。基本上这种精度够用了。
其实没必要那么精确,谁也不能保证每次拉饵或搓饵都完全一样大小,尤其是野钓,风呀,浪呀,水流,鱼游动引起的波动。饵料基本落在水底就成了。
嗯,尤其是水底不平,每竿可能都不一样目数。理论性的东西做参考。实操能确保知道钩饵状态就好。
是这样,再补充点就是钩大小是相对的,最近袖二用吃铅不到1克的漂钓小鱼,试的时候也能压两三目。
好简单的事情
学习了
共同学习,一块进步。
野钓你这些都是脱了裤子放屁,
一钩挂在铅皮上就不压漂吗?只要在线组上都会对漂产生牵引。如果漂小钩大甚至有可能铅皮触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