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之家旗下产品: 钓鱼之家 钓鱼123 钓鱼人APP
钓鱼之家>论坛>野钓鱼获>关于调漂,带钩与不带钩的区别

关于调漂,带钩与不带钩的区别

+关注

书接上文,咱们提到了“浮漂自重与轻口鱼应对”,在重量方面,还差“线重、钩重”,赶紧打扫完,好进入“搓拉与状态”篇。本文就带钩调钓、子线长短应用,尤其是鱼类就饵的“探口”现象,做出了较为实际的分析,精准调漂的意义在于能够把握第一时机的“顿口”,若能得到兄弟们垂青,仔细阅读,必有收获!

     本篇重点提及钩重,线重这块,比如水深2米多,能留1.8米线调,不要留1.5米,尽可能接近水深调漂即可。

     奉吾师敕令,整理做钓经验,广泛分享,以渡夏天屠坑、打野之无边罪孽!

     与上篇一样,先由实战经验切入。大家要明两个现状,一个钩漂的搭配规律:一,当前浮漂大多采用高灵敏的细尾设计,一枚钩重,是足以改变调钓性质的,这一点无需怀疑;插述钩漂搭配,细尾漂配小钩细线、重钩配粗尾粗线,除非极端鱼情,要避免重钩拖细尾漂!调漂时带钩,如果是钓底,一钩触底时,那么就相当于减掉了一钩重的铅皮,实际调目会变高,此时很容易出现:

    “本来调的4目,开始钓底时,微调浮漂,会在5目的位置停留一段距离。”这就是因为钩重被泥地撑住,只有纯铅皮在压漂,相当于去掉了一小块铅,在铅皮触底前,一直停在失去钩重的目数位置。

    此时通过饵重压强行压漂,下拉至钓目,上子线就会绷紧,虽然灵,但是过不了鱼儿“探口”这一关,接下来我们会就子线绷紧程度与“探口”应对展开说明。

    关于灵顿,咱们还是采用“不提目数,不带数字”的方式给大家说明,虽我本人出身理科,但仍觉得不到一丁一毛的程度,还是少拿数字绕弯为好。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同样的调钓,两个钩重就相当于一块很小的铅皮;不带钩调,就相当于去掉这块铅,调目势必会变高。不要小看这一点铅,要知道,我们大部分钓底时,至少有一个钩是趟底的,本质来说,此时钓目已经悄悄变大!如果通过饵重强行下拉压漂,子线必然绷得更紧,至少上子线是这样。接下来,给大家说明这样做的弊端,我们十有八九都经历过,大部分钓友还在经历着。这也正是调钓的重灾区!

    在本文的下一段会详细说明"不带钩一气呵成、灵顿两用调钓法”步骤,不过本段首先从“探口”说起。在鱼情较快(鲫鱼、鲤鱼时速达到20~30或尾以上)时,带钩调漂影响不大。但在慢蹦、有口不中……甚至窝内有鱼星不见鱼口时,不带钩调漂就非常有效。笔者曾观测过很多鱼类水下索饵行为,说些大家注意到但很少深入思考的现象,那就是鱼类的“探口”现象:鱼在发现饵料后,会通过胸鳍、腹鳍或尾鳍带动饵料附近的水流(包括吞吐水流),此时饵料若随水流自然摆动(准确来说是随水流“滚动”或“滑动”),便会吸引其注意,只有饵料通过“探口”的考验,才有机会被鱼吞食,进入接下来的"试口、吞口、走口”。“探口”并不是有效口,甚至鱼唇根本没有接触到饵料,此时如果调漂过灵,采用带钩调漂,调高钓底,上子线绷紧,只有下子线触底部分弯曲,那么“探口”漂像就会表现的非常夸张,尤其是大个体鱼类,可以直接摆动铅坠,此时漂像会出现一个非常机敏的下顿,抬竿必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遇到的大鱼跑掉的常比钓到的多,钓大鱼调顿,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为了要对付“探口”。

    其实,在湖库做钓,或夜守大物时,重铅压底、子线放长,往往钓的更轻松,命中率也更高,也是因为重铅直接过滤了“探口”的假漂像,同时较长的子线,给了钩饵更自然的摆动状态。至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用不带钩调漂,同时搭配较长一点的子线,以获得最佳效果!长子线的应用,就在于它能够给子线留出更多的弯曲空间,使饵料趟底自然,虽是钓顿,却更加赢得鱼类索食的青睐,大顿口概率明显提高。从侧面来说,当我们选择长子线做钓时,更应该采用不带钩调钓法,即便是带钩调钓,至少也应该调低钓低。

   【干货】我们可以采用不带钩调到3目,挂上双钩,就相当于重铅找底,此时不要带饵,浮漂会被压没(粗尾漂至少会小于3目)上拉浮漂,出现平水露半目时注意,此时上钩触底。【此处要点:当浮漂刚刚露出“平水”时,要半目、半目的精确上拉,直到无限接近3目,否则前功尽弃】。完成“3目再现”后,才是真正发挥这种调钓优势的时候,可分为“进攻、防守、攻守兼备”三种应对模式,无需再动铅皮。此时带饵,一般浮漂会露出2目半,按照正常做钓,这个状态足以应对八成以上的钓底鱼情。此时,如果鱼口快,命中率很高,可以选择“进攻”,下拉浮漂一目或一目半,钓1目钓灵,黑漂即扬竿,对付轻口、弱口十拿九稳;如果鱼情慢、命中率低,可以上推浮漂1~2cm,注意:这里说的是上推2cm,而不是2目,因为我们是不带钩调漂,所有的配重由铅皮提供,而上推2cm浮漂,铅皮仍然是离地状态,仍旧是吃铅3目,但是已经实现了子线弯曲,起到应对"探口”的作用,可以明显减少假动作,这个调整对野钓大鲫鱼非常有效!

  相反,假如我们采用带钩调漂,同样是调3目,当钓底时,上钩触底、下沟趟底,剩下的铅皮浮力可能就会相当于不带钩调4目,这个时候再想钓个两目,结果就是“靠上钩饵料使劲锚底”,导致上子线极度绷紧,“探口”阶段无效漂像不断,下钩趟底即便有鱼吃,也无法在吸饵的瞬间抓住顿口,则都是上子线锚的太紧导致的,也是我们平时遇到的以下几种常见现象的原因,“无漂像下钩中鱼、锚鱼,有票像上钩不中、小鱼闹窝……”总的来说,带钩调漂的适用范围应该是钓生口鱼、快鱼,再具体一点就是黑坑前期抢鱼,或者野钓发窝快,有一定密度的抢饵群鱼。而它的缺点更多,比如很难实现钓顿,除非把钓目拉的很高,漏出6目以上……稍微有些经验的钓友都清楚,钓目过高,很多轻口是根本出不来的,黑坑玩家一定明白这一点。这一切都是因为忽略双钩重量导致,用越灵的浮漂就越容易栽在这里!

  

     大陆“悬坠钓”法较“台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调钓的精细化,飞铅、定层、甚至离地接口,大多通过调钓实现。但受“调四钓二”的深度影响,多数钓鱼一直采用调目大于钓目的方式,比如黑坑鲤鱼,鱼情快采用调10钓2,慢了就调6钓2,到了冬棚里调3钓2,到底都没摆脱“调高钓底”的思路。尤其是以漂像“暴烈”而著称的芦苇浮漂为例,大部分高灵敏漂采用锥尾设计,先径在0.4mm,个别漂尾先径细到0.3mm,某宝链接上甚至有“一枚袖3可压5目,说明非常灵敏……”的广告视频。其实这只能说明它的漂尾末端非常的细,排水少,除此之外,包括:同心度、吃铅/自重比、重心稳定性,无一提及,而三项恰恰是由鱼口反应至漂像的关键!毕竟鱼不会像“袖3”那样,叼着饵料就下沉压漂吧,有心人都能想到。说这一点的原因,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实战背景,在当前大部分浮漂采用高灵敏细尾的前提下,一枚钩重,是足以改变调钓性质的,这一点无需怀疑。

  关于还原到实际做钓从根本上来讲,将钩重纳入调钓参考范围,与“称饵重”一样,属于调漂细致化;在实际应用上,不带钩调钓的优点在于:调目是固定的,我们只需要考虑自身的做钓思路确定调3(野钓、短杆钓近、拉饵)还是调4(黑坑、长竿钓远、挫饵),即便是黑坑抢鱼最多到6,然后不管鱼情如何,我们只需做一步跳整:上推2cm抓顶票和下阴,或下拉2cm抓大小顿口,即可!

   这是一种以不变(调目)为根基,二选一做应对的调漂方式,希望能帮到为调漂所困扰的兄弟们,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饵料状态入手,继续了解浮漂调钓应对“探口”的办法。

    文末附赠自制芦苇漂图片若干,个人精力有限,不能量产,请兄弟们见谅。如果有兄弟们在浮漂选择方面存在疑惑,可以共同探讨,经验无价 ,分享无需成本,如有失误之处,也请路过大师指教。

分享到

0个赞
钓友回复2条
阳谷陈冠希
很久以前 济宁 举报 回复

虽然理解能力不行没看懂,但是关注了

平等空军学院__齐鲁大班
8个月前 济南 举报 回复

没几个弄明白这事儿的。先考虑钓小鱼还是钓大鱼,小鱼的小线组,大鱼大线组,钩子大用粗尾的,钩子小用细尾的,一个钩子压2345牟都合理,再少或再多就不大好搞。调漂的目的是为了有漂相,中鱼才能有漂相,所以根据目标鱼的习性来考虑子线双钩状态才是合理的思路。带钩调几目钓几目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灵顿点,知道浮漂这个目数 子线shuangz钩是什么状态,做到心理有数,钓得明白。

随时查看新帖子
安装安卓版钓鱼人 安装iOS版钓鱼人
最近精彩渔获
水库偷钓花白鲢,获40斤巨物,遭人嫉妒说要砍我 自制饵料钓鲢鳙鱼 水库偷钓花白鲢,获40斤巨物,遭人嫉妒说要砍我 自制饵料钓鲢鳙鱼
刘家峡太极岛夜钓 自制饵料钓鲤鱼 刘家峡太极岛夜钓 自制饵料钓鲤鱼
小钩细线博大锂,破纪录了 老鬼饵料钓草鱼 小钩细线博大锂,破纪录了 老鬼饵料钓草鱼
50元十小时的天塘,忙活了一天,累! 化氏饵料钓青鱼 50元十小时的天塘,忙活了一天,累! 化氏饵料钓青鱼
签到 反馈意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