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台钓的钓友都知道,台钓一般以悬坠为主。那钩饵到底的状态比较常见的有两种状态。一种下钩触底,一种下钩躺底。那么在实际作钓中,鱼进窝后,到底是下钩触底容易被鱼发现还是下钩躺底容易被鱼发现而吞食呢?
咋一看,好像讨论这个问题意义不大,因为在垂钓中,下钩触底和躺底,用最小的距离来描述的话,不过就是一两个鱼钩的长度而已。这么一点的距离,就算对鱼口有影响,也应该影响不大。但实际上恰恰相反,下钩触底,下钩躺底对底层鱼来讲,完全是两种觅食的状态。?
下钩触底时,钩尖朝上,鱼的吞食阻力小,进食角度顺畅。下钩触底的状态是因为浮漂上浮浮力的牵引,无论钩尖有没有露出来,钩尖都是朝上的。当底层鱼贴着水底觅食时,将钩饵吞进鱼口时,钩底对准鱼的口腔,钩尖还是朝上的。鱼钩刺中鱼唇的上唇成功率是非常高的,类似这样的情况如朝天钩,也是利用鱼钩钩尖朝上的。鱼吞钩后,刺鱼成功率高这个特点。
除此之外,因为浮漂浮力的牵引,钩饵触底,相较于钩饵躺底,鱼在吞食钩饵时,受到的阻力,也就仅剩下水底的摩擦力,相较于悬底的上钩,对于鱼来说这种状态,算是适口性最小的。另外就是进食时角度很顺畅,甚至比悬底的上钩吞食时还要方便,因为鱼在水中进食时,是一边游动,一边进食,简单说就是冲向食物,在冲向食物的过程中,肯定会对钩饵产生影响。鱼的体型越大,这种影响越明显,对于底层鱼来说,如果钩饵触底,就如饵料被锚在水底,鱼在游动进食时,进食角度会非常顺畅。
鱼在水中觅食,食物静态居多,动态很少。如果是上钩触底,最多钩饵触底,不管是水底暗流,进窝的鱼游动,都会导致钩饵在水底轻晃动。不管钩饵是溶散的还是不会溶散的,都不会是绝对静态的。
但是钩饵躺底后,溶散的饵料或者是不溶散的饵料,相对来说都是相对静态的。加上透明的子线,对鱼来说,吃饵的警惕性就极低了。在野钓大鱼时或者是黑坑糗鱼,钓滑口鱼时,钩饵躺底比钩饵触底的效果要好很多。
如果鱼情好,打快鱼,下钩触底中钩率高。因为下钩触底摩擦力小,适口性好,上钩又是离底状态,鱼吃饵阻力小。守大鱼,钓慢鱼,滑口鱼,钩饵躺底优势更大一些。比如包食钓法,蘸麻团钓法,都是基于这种思路,动静小而不易惊鱼,又能保持较好的诱聚效果,自然能大大增加大鱼进窝的吞钩概率了。钓鱼的经验是在实战中多琢磨,多总结而得来的。钓的次数多了,善于思考和灵活变通,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的。谢谢各位赏帖交流。总结不妥的地方请指正。谢谢各位大师!祝各位出钓顺利,鱼获满满。
分享到
0个赞
讲的不错
受教了
过谦了,谢谢兄弟常帖


过奖了,谢谢兄弟赏帖点赞。


咯哦哭了了
学习!
兄弟谦虚了,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谢谢兄弟点评



分析的很有道理
谢谢兄弟赏帖点评,




不错
大师

根据情况不错
不是大师爱钓鱼的人。

不错不错
谢谢大哥点评,


是这个道理,受益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