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之家旗下产品: 钓鱼之家 钓鱼123 钓鱼人APP
钓鱼之家>论坛>饵料配方>味型差不多,发窝有块有慢是怎么回事呢

味型差不多,发窝有块有慢是怎么回事呢

+关注

俗话说的好,想要鱼上岸,就要粮食换,舍不得粮食换不来鱼,这几乎都成为钓鱼圈子里的定式了;但是正钓的时候,就发现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我们满怀期望,卯着劲的喂鱼,郁闷的是,我们猜对了并且做对了开头,结局总不是那么美好,压根就没几条鱼进窝,进窝的鱼少了,钓上来的鱼自然就多了,当然,总有例外,有些高人用的和我们的窝料一般无二,但是发窝就是快,聚鱼就是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伙都有一个共识,钓鱼最难的不是如何钓,而是如何聚鱼,野钓更是如此,不拍鱼口迟缓,就怕窝子里根本就不来鱼;但是野外水域,最大的特点就是,相对而言,水广鱼稀,相对密度是很糟糕的,所以打窝聚鱼,是钓鱼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调漂可以不精准,但是打窝不可不慎重,但是出现了打窝后,发窝慢,发窝迟缓,聚鱼稀少,一句水广鱼稀,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这几个技巧,不放对照一下,看看有没有可取之处。

技巧一、投其所好,窝料的状态应该和目标鱼的食口特性一致

这话怎么理解呢?最简单的说法,比如我们目标鱼是鲤鱼,那准备的窝料,就应该是鲤鱼爱吃、鲤鱼能吃、方便鲤鱼吃;别看只有三句话,但是能做到的钓友着实不多;为什么这样说呢?

鲤鱼爱吃,味型一定要对味,不会复杂的复合香型组合无所谓,至少要做到味型独特而持久,这个总没有问题吧?好些钓友准备的窝料,全是复合香,本意是好的,味型层次越多,越丰富,诱鱼的概率越大,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呢?恰恰相反,自然界中,鱼的食物来源很有限,味型也是比较单一的,越复杂的香型,越不可能是自然的,就这么简单。

那么什么叫能吃和方便吃?很多钓友在配饵时,有个很大的误区是想当然,比如我们钓鲤鱼,认为软、绵的饵料更适合入口,所以搓饵也好,拉饵也好,能开多软就多软,实际上鲤鱼对进嘴的饵料,应该是略硬一些更合口,为什么这样判断?鲤鱼草鱼都是吞食后,有咀嚼的习惯,所以想要窝里留鱼,窝料里一定要有一定比例,不易消化的硬颗粒,则就是能吃;什么叫方便吃,那就是窝料溶散,不要太快,让鲤鱼觅味而来,慢慢吃,而不是一下子吃完;这就对窝料的状态,要求的很高了。

总体来说,味型要适口,状态要合适,窝料溶散后的颗粒大小要适中,当然,话说的简单,实操起来,就要多总结,多尝试,哪种鱼用哪种窝料,味型、状态等发窝最快,这是需要累积和统计的。

技巧二、鱼多发窝快就打大窝、独窝,发窝慢就多打窝,增加诱鱼区域

理想中的发窝,应该是一个窝子打下去,很快就有一群鱼进窝,然后接二连三不停有鱼进窝,但是实际中,往往是等好一会才有一两条过路鱼,到底除非进窝的鱼多,否则是不是窝料吸引进来的,那真是不好判断,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鱼口的快慢,来判断鱼群的多寡。

如果鱼口快、多,那就固窝、续窝,原有的窝点补窝、补大窝,因为说明窝点选的没问题,进窝的鱼很多这就是明证;如果发窝很慢,半天才来一口,那就要多打几个窝,增加诱鱼区域,以主窝打厚、打多,相隔上1~3米左右,主窝窝料的五分之一左右的数量,打上4~10个小窝,当然,钓以主窝为主,看看能不能在扩大诱鱼面积的情况下,发窝速度快一些。

技巧三、发窝慢,多打之后依然如故,那就应该尝试一下浓引淡钓

原则上,我们讲究淡引浓钓,窝料不能比钓饵的味型重,但是在水广鱼稀的水域,因为鱼的密度确实很感人,发窝遥遥无期,如果不想等,那就改变一下思路,窝料做浓,用香浓的味型,把鱼先聚过来再说,如果能钓上,那就钓,如果钓不上,再调整钓饵味型即可。

当然,老钓友都明白的一点,就是野外水域中,鱼口其实没有那么挑食,毕竟饥饿才是野外鱼的常态,所以野钓时,如何聚鱼才是最难的,至于居来的鱼,如何钓上来,这就方法太多了,就像钓友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有鱼,怎么钓就真不是个事。

分享到

0个赞
钓友回复2条
钓到鱼是不可能得啦
很久以前 青岛 举报 回复

好好真好

会飞的狼6
很久以前 青岛 举报 回复

说的好,只要鱼进窝啥都吃

随时查看新帖子
安装安卓版钓鱼人 安装iOS版钓鱼人
最近精彩渔获
山清水秀好地方,天盛湖喜获大板鲫! 山清水秀好地方,天盛湖喜获大板鲫!
人品爆发,从未钓到这么大的鲈鱼 人品爆发,从未钓到这么大的鲈鱼
游人如过江之鲫,渔获似水中之月! 游人如过江之鲫,渔获似水中之月!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签到 反馈意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