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四季皆可,唯独初春,深秋最受欢迎。
野钓;顾名思义,塘口自然环境,塘口水生植物,塘口水质以及鱼情都是天然的自然形成。 环境好,鱼的品质才更好。
野钓布窝饵料;(窝料千奇百怪,各有所长暂不介绍与评论)
1;野钓的塘口自然水域越大(鱼塘面积) ,塘口形状如有不规则,注意:寻找有岔沟(前题沟要长,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水深)水生植被疏密错生有致。这个岔河岔沟相对是春秋季节一天中的早晚,鲫鱼比较喜欢的聚集的场所。由于野钓场所的鱼密度有限,选择时注意观察塘口水色。
如何分变:自然老塘本色水体可钓,清澈见底水色走人,半透明浑浊水色最好。塘水色的形成一天中早,中,晚都有区别。早晚水色较为浑浊,鱼都在近岸水底觅食,太阳出来后就四处乱串,活动规律不稳定。
选择岔沟布窝前题注意:沟的宽度要够,水深度要有,要有茂密稀疏的水生植物芦苇,菖蒲,藕等等,鱼头密度条件都要有。 无鱼则另当别论。
野钓定点布窝有三种: (拿岔沟做示范)
1 : 远近布窝法 : 选择好钓位,远位布窝(如12米鱼竿打满竿后,注意略留一两节,在实际做钓中打满竿是很吃力的)。有钓友在想了???为什么打那么远?这里的“远”远不是塘中间,是沟岔的对面,对面水草,在水生植物区布窝。 这样布窝省点事,少跑路。没人钓过的地方,或者是陌生环境第一次布窝垂钓。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近位布窝就是你的脚下正前方,寻找鱼喜欢聚集的草带,鱼道,水里生长的植物根基部位,如藕,菖蒲,芦苇处布窝。
2 : 左右布窝: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条件环境允许左手边选择离岸二米左右布窝,右手边选择离岸三米左右布窝。 目的就是野钓要灵活,短平快,一个钓位最少综合起来要有两到三处钓点(在后续垂钓过程中会逐渐淘汰上鱼率低的窝子)。
3 : 扇形布窝:大致是 左,中,右布窝。无论你采取上述什么方法布窝,尽量不要布的窝在一条线上。意思就是布窝要有远近,前后,深浅。鱼的生活习性早晚不一,阴晴不一,塘口水底有深有浅。布窝就要掌握普遍性和重点性。 鱼有鱼道,人有人路。用各种布窝方式,方位点来对鱼的行动轨迹加以判断和了解,选重闭轻。
野钓布窝选择性要广,选位要多(50米左右的岔沟一般综合布窝最少布10/15个窝子,每个钓位之间相距要有距离。在野钓过程中会淘汰一大部分钓位),多来回走动,不要死守静等。野钓讲究的就是要;灵,活,机,智,静。
野钓布窝最关键点
1:淘汰的窝子要放弃,好的窝子重新布窝加窝饵要注意,条件环境允许尽量不要加在原来窝子里面,可以离原窝二十公分处重新布窝,或另开新窝。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在原始窝子布窝下饵也可以。但饵料要少投,投放的饵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就行了。
2:野钓布窝饵料一定要少,(有钓友喜欢布重窝,布重窝会出现:底下有鱼有星就是不吃钩,)列举 : 乒乓球饵桶最少野钓布三到四个窝子,以少投勤补,慢慢聚鱼,让鱼吃得不饱不饿,流连忘返。
3:野钓布窝的时间段,布窝看似简单,上述问题都做到了,还要考虑当天野钓的长久之计。所以在布窝时要分时间段布窝。
先布6/8个窝点。一个小时后在新布6/8个窝,这样前面的鲫鱼钓完了,后面新布的又接着来鱼了。减少野钓过程中新布窝,等待鱼进窝的时间差。
野钓饵料要精细,颗粒要小(碎玉米粒,小黄米,碎大米粒)。现在的塘口淤泥厚重,大颗粒饵下去会出现光翻星,不吃钩的现象。那是鲫鱼在拱食淤泥里的颗粒饵(其中钩子也有一部分原因,钩坠重了,线组搭配不合理等等问题)。
任何一处野钓场所,天然环境是最好的。自然草洞,千万不要破坏(有些钓友嫌钓位草太多影响下钩和上鱼。就人为扒扒大,感觉视线好,不影响下钩)。其实是错误的,巴掌大或者碗口大小甚至更小的草洞,是纯天然的。
传统野钓有所长,长竿短线,灵活机动。
野钓还是一句话:成于应变,败于教条
个人观点,如有非疑,多多指教。
分享到
0个赞
厉害
说的很有道理,赞一个
都是好货
赞赞赞
大师级别的传统钓法,学了
打三个窝和人吵架,打六个
别想走了
好帖!!
传统钓的精华!
大师钩子上涂了修正液?
白漆
大师想问一下,您这样的钩一般重量控制在多少的范围内?
大湿
,请教一下,你所谓的长杆短线有什么比例吗?谢谢!新手小白一个,刚刚入坑

竿12/15米都行,要硬竿稍(便于起鱼)。线控制在1.5/2米有风用短线,无风用长一点的线。
谢谢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