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漂尾
一(1)漂尾材质经过这么多年的开发,类别越来越多了,商家们也抓住了噱头,使劲的吹嘘,但时间一久,就那样了。
常见的漂尾材质主要有,玻纤尾,空心软尾,空心硬尾,pc尾。当然还有一些我们不常见的材质就不作讲解了,比如韩国棒子有用的通纤碳纤做尾的。
(1).①玻纤尾,玻纤尾现在有些商家给分出了一等级,从特等品,一等品到三等品都有,当然是特等最好也最贵。
那么玻纤尾的好坏有什么影响?好的玻纤尾,硬度更高,更耐磨,更挺,入水的翻身动作更加顺畅,不拖泥带水。差的玻纤尾挺度差,硬度差,耐磨性差。好的玻纤尾,可以磨到很细,差的玻纤尾磨的细,挺度越差,越容易弯曲。细尾在翻身时尾尖易黏水,吸虹效应比较明显,磨细以后也非常容易折断。
举个梨子,某某仙这个低端品牌,最喜欢拿漂尾的弯曲能力来做广告,并以此为卖点,还有些卖家,把玻纤打个结来表现玻纤的结实度,这真的是好漂尾的表现么?NO!好的玻纤从来不会宣传能弯曲多少,也不会宣传能打几个圈,这对钓鱼有什么好处?这只能让漂拥有更加操蛋的使用表现。
在选漂时,玻纤漂尾的材质好坏也是容易区分的,首先把漂尾掰弯,然后松开,看看漂尾的回弹力度,回弹是否有力,漂尾的恢复性是不是很好,差的玻纤掰弯的越厉害,恢复的越差。
1.②玻纤颜色,玻纤的颜色是有很大用处的,在阴晴尾这一块,钓友们的错误理解还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80%的钓友都不完全能搞清楚阴晴尾的区别和原理。
玻纤尾的颜色主要区分为:不透明的灯白色,半透明玻纤,高透玻纤。现在还有一种吹嘘为水晶尾的,号称亮瞎眼,所有光线下表现都很好。我可以这么说,这是扯卵蛋!至于这个水晶尾,我待会再讲。
玻纤的透明度决定漂尾的光学反应,不透明的玻纤,它的光反射效果好,所以,在光线不是很足够的时候,不透明的白色玻纤表现十分亮眼。这一点,吧友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或者夜钓体验一下。白色不透明的玻纤,在蓝光灯的照射下,十分明亮,如果灯光比较亮,会觉得刺眼,甚至有光晕现象,很细很细的尾感觉比平时粗了很多。这实际上就是白色不透明玻纤的光反射效果,所以,如果夜钓的时候你的漂亮度比别人高或者比别人差,这不代表你的漂比别人好或者孬,只是你没选对漂而已。相反,高透的玻纤,在也夜光灯照射的时候会表现的一般般,甚至发暗,这就高透尾的光反射表现差,不能够反射更多的光线到我们的眼球视网膜,所以不够亮。那么半透明玻纤就很明显了,效果在不透明和高透之间。这样估计就有人问了,高透玻纤既然不够亮为什么还要买高透的呢?不透明不就行了么?实际上,我们在钓鱼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高透玻纤,因为多数时候钓鱼应该都是晴天,一年之中晴天总是比阴雨天多。高透玻纤适用于晴天,主要是因为晴天在光纤都非常充足的时候,绝大多数我们目所能及的物体包括水面的光反射效果都是很好的,这个时候漂尾如果表现不够明显,就很容易看不清楚了,而高透玻纤的透明性质,可以让光线穿透玻纤,从而让玻纤表层的尾漆产生比反射效果更加明显的漫射效果。漫射效果主要是由于漂尾漆的粗糙颗粒产生的,后面会讲到。
但是,你们在买阴天漂和晴天漂的时候真的买对了么?你觉得厂家商家就一定懂得上述所讲?他们只是随便改变了一下漂尾目色,就来区分阴天尾和晴天尾了,这样真的效果很明显么?目前最常见的玻纤尾色主要就是半透明,半透明,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中高端漂都是半透明的尾,因为半透明的尾在各种情况的表现都是一般般的,不会太差,也不会太亮眼。并没有把白玻和高透进行专门的区分,有用高透的商家也是拿高透当个噱头吹嘘一下,误导钓友们购买,毕竟高透玻纤的成本要高于不透明玻纤。
一(2)空心软尾,空心软尾的最早开发使用是日本人,稍微了解赫拉钓法的都知道,赫拉就是鲫鱼的意思,日本白鲫,个体较大,吃口明显。在和很多吧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较多人认为软尾具有信号放大作用,不知道是哪一位大师传出来的理论?空心软尾,既然说到空心,那肯定就有空气,有浮力,漂尾有浮力了,还会放大信号么?不能,相反还会减弱信号。空心软尾存在一定的剩余浮力,它的主要作用是过滤轻微杂讯,比如鱼游动产生的水流,鱼身体蹭到子主线。空心软尾,最大的特点就是翻身慢,漂尾与水面的吸虹效应特别明显,漂尾一旦过长,翻身极其困难。一般的空心软尾都在10厘米左右的尾。后来出现了龙凤尾,就是空心软尾里穿插一根玻纤硬尾,以改善翻身动作。空心软尾的主要材质是塑料,应该是一种熟胶塑料,好的材质不易断裂,差的材质非常容易断裂,不要以为软的就不会断,塑料的老化是非常快的,空心软尾一般都会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出现问题,但好在空心软尾可以随意更换,断裂以后买跟新的套上即可。
关于空心软尾的理解误区,上次在贴吧看到一位吧友发贴斥责某,称三百多买来的日本漂,漂尾是弯 曲的。别说是三百多,就是三千多(日本真有卖三四千rmb的漂,并且是五块漂的既视感。),那也有弯曲的。空心软尾不可能保持百分百的直度,如果你看着不爽,用手轻轻掰一下就可以掰直,并且没什么恢复性。
一(3)空心硬尾,空心硬尾在早期的立漂里是十分常见的,由于台钓刚从台湾日本兴起,制漂企业开始大量仿制日式浮漂,但多数是仿制了赫拉漂,空心硬尾的漂,在后来又逐渐淡出,主要由于国内鲫鱼和日本白鲫相比更加复杂化,中国地域跨度大,气候差距大,鲫鱼的品种也更多,口相也更加复杂化,轻口滑口等等情况,空心硬尾非常大的剩余浮力,不足以应付这些情况,让细硬玻纤尾漂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空白硬尾的选择,主要看其硬挺度和弹性,要有一定的韧性,有些生胶的空心硬尾,特别硬特别脆,非常容易断裂。由于这些年空心硬尾的作用逐渐变小,现在基本被限定在了老年近视老花的作用上了,就因为其粗大。
一(4)PC尾, 就是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性热塑性材料。通俗讲就是一种塑料,PC尾拥有比高透玻纤更高的透光性,透明度极高,上面讲到的水晶尾就是这东西,PC在涂刷荧光放大漆之后,看起来色泽比较暗淡,不会那么鲜艳,但其在强光下的荧光漫射表现是非常亮眼的,可是在天气非常阴暗的时候,如果抛的稍远,几乎看不见漂在哪。目前有些商家抓住了PC尾在晴天时候的表现大吹特吹,以此为噱头引诱钓友购买。有利就有弊,PC尾虽然晴天强光表现非常好,但其并不会大量普及,它的弹性,硬挺直度都远不及玻纤。它不适合打磨的非常细,一般都比较粗。最常见的电子漂尾就是PC材质的。
一(5)通纤噱头,纳米巴木材质浮漂为了迎合大量快速生产,使用了脚尾拼接对穿的方式来保证同心度,既提升了生产速度又不用耽误时间调整同心度。
而现在几乎所有的低端品牌都会拿这个当做噱头来吹嘘一番。这样真的好么?对于非常短小的漂身来说,这样做自然没有问题,比较长的漂身来说,则是利大于弊,举个例子:都号称纳米漂的吃铅比高,拿一支通纤的纳米漂来,我做一支体型体积一样的不通纤南荻漂,我可以保证吃铅倍数比通纤的纳米漂要高。如果南荻漂的吃铅倍数都比纳米要高了,那么纳米漂的优势何在?更逞论巴木漂了。通纤说白了就是为了迎合快速量
产的一种方法,几乎可以看作是低端量产漂的标配。大家可以看看国内和台湾日本的一些高端品牌,从来不会拿这个来做噱头,即便有些漂必须要用通纤,也不会好意思说出来的。
二(1)漂尾漆,漂尾漆是漂产生放大视觉的主要光反射源。漂尾漆目前来说尚不存在完美的漆。不论商家如何吹嘘,都不必盲目相信。漂尾漆的主要成分是荧光粉,荧光粉是种颗粒状的,它的颗粒大小决定了它的放大效果,颗粒越粗大,放大效果越明显,颗粒越精细放大效果越差。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这样为什么都不选择颗粒越粗的漆呢?因为颗粒越粗的漆,颗粒间隙越大,越容易藏污纳垢,尤其是水质很差的水域使用后,尾漆颗粒间的污垢难以清洗,时间一长,不光是是亮度变差了,尾漆还会一块一块的脱落,也就是附着性差了。可能又有人要问了,既然如此那就选择颗粒更细的漆吧,当然,如果你的视力极其的好肯定没问题。漂尾漆的荧光颗粒粗细决定了漆的漫射效果,越细漫射效果越差,则漆的附着性越好,越粗,漫射效果越好,则漆的附着性越差。这个问题在目前来说是很矛盾的。而我,一般选择是颗粒很粗的漆,因为我钓的地方一般都是水质很好的,而且我可以每隔半年把漂尾漆洗干净重新刷一次。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反驳我了,肯定有部分人见过又亮又附着性好的漂尾,别急,后面会讲到。在这我先说一句,我宁愿用亮度又差附着性也差的尾漆,也不会用那种漂尾。
二(2)漂尾的噱头一,滑尾,滑尾可以说是完美的解决了尾漆亮度和附着性问题,亮度可能用几年都不会产生变化,也不易掉漆。但为什么我反感滑尾呢?
首先讲一下滑尾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其实很简单,有的是将荧光漆混入聚氨酯透明漆来涂装,也就是清漆,有的是尾漆涂刷完毕以后用清漆浸上一遍,这样漂尾就产生了一层光亮封闭的透明保护层,所以漆不会褪色,不会掉了。
但是,滑尾对于精细调漂钓鱼的人来说,那是致命的缺陷,滑尾对水面的张力,会导致漂尾和水面产生吸附作用,这就导致了漂不能调出一个精确的目数,比如你调出空钩半水四目,提起来再次扔进去,可能是五目六目,结果你剪了一点铅皮,再在扔下去,可能变成一目,你会怀疑你剪多了,再加上去,扔下去可能是三目。再扔下去,可能是二目,可能是六目...总之,会让不了解原因的人开始怀疑人生。
二(3)漂尾的噱头二,漂尾涂漆前要打底。这个噱头和商家无关,主要来自于大量的民间浮漂diy人相互流传。有人称漂尾在上色之前必须刷一层白色底漆。那么上面已经讲过了漂尾不同材质的表现。如果都要刷白漆打底,那么还要半透明,透明,和PC尾干啥?这不扯淡么?
有人说就白色玻纤需要打白色底,哎,我也是无语了,既然是白色玻纤,为何要再涂一层白色底?增加重量?还是脱了裤子放屁?居然有很多制漂教程发出来误导人,还贴上有模有样的照片佐证?你确定那不是心理效应?
二(4)漂尾的噱头,排水漂尾。
这个我想了好久还是决定讲一下,主要是顾虑有些品牌粉丝的攻击。
这两年兴起一种叫做排水漂的新型浮漂,号称解决了浮漂漂尾不清晰问题和漂的灵敏度问题,总之广告是各种牛叉。
不可否认,排水漂确实很显眼啊,毕竟有笔管粗呢。
但这个排水的吹嘘有些过分了,居然号称灵敏度是普通细硬尾的四倍!可笑至极的是,灵敏度如何计算出来的?还四倍?我看是四分之一差不多,排水漂,普遍都有很大的漂身体积,和很小的吃铅量,那么大的漂身和自重,其惯性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谈何灵敏?那么小小吃铅量,那么大的漂身,稳定性如何保证?最简单的物理理论,商家当钓友都是傻子么?
最最可笑的是这个排水管,好奇买过的钓友,可以去试试,把漂放进水里以后,管的内壁上会附着有许许多多的小气泡,气泡数量也不固定,会随着每次抛竿入水随时变化,请问这样的漂如何保持一个稳定的调目?
分享到
0个赞
学习了,很长知识!
很有道理
















好贴!!!顶!!!!学习了!谢谢
浮漂卖不卖
好帖!学习了,
说的极是极是。
那么大师如何分辨漆里荧光粉的粗细呢?总不能一家店买一瓶来对比啊
学习了。
蜈蚣漂怎样?
学习了

倆字儿!精辟!!!






楼主分析的透彻,长见识了

又学了好多知识
学习了,顶一下
,上首页
很深很痛的领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