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带娃吃完饭后接到媳妇命令让继续遛娃不准回家,好嘞~!看时间还早征求了娃的意见取了钓具就去帝湖了,天冷帝湖边上也没啥人,抓紧时间玩一会妥了!这里口稀一边陪娃闹一边看着夜光漂,这样遛娃我能遛一天都没怨言哈哈!这会有空闲时间跟大家聊聊搓饵吧。
搓耳、拉饵这些耳熟能详的字眼大家看了一定都不陌生。这是钓鱼人都听过用过并且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但就是这司空见惯的基础的东西也往往是我们最容易麻痹大意的地方,也许在没看到我的帖子之前你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亦或许一直以来自己的方法都是错误的却浑然不自知!认为不就是搓成一团么…不掉不就行了么…搓成啥样不行有啥不一样的…其实不然!
既然说到搓耳这个话题就把适用场景、优势劣势、上饵手法等相关的话题都聊一聊吧,争取能让钓友们对它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照自己使用搓耳的时候有哪些认知上的偏差或者手法上的不足,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与君共勉!
搓耳也好拉饵也罢,抛开水情鱼情去谈他的优劣都是耍流氓。比如你说拉饵雾化比搓耳好,那你用拉饵钓5m水深试试,你又说搓耳比拉饵附钩性好,给你搓耳钓小鱼打频率我看看!是不是感觉很别扭,所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基于此那么搓耳大家认为他有哪些公认的优劣势呢?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这些:
优势:附钩性好、雾化慢到底较长时间有残留适合钓大鱼,比重大能快速沉底有效避免小杂鱼,好抛投,可钓深水,有一定的抗流水作用
劣势:雾化慢不容易引起鱼群注意诱鱼效果差,入口性差,挡口,上饵速度慢,不适合打频率钓小鱼
结合水情鱼情能上鱼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搓饵优劣势有不足的需要补充的评论区里留言讨论,今天主要想把搓耳的手法着重讲一下,因为我发现很多钓友搓耳时双手齐上很慌乱,手法也很粗糙,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这样搓出来的饵团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适口性差,又或者搓的不规范钩子没有裹在饵团正中间,容易造成钩饵分离,分离了剩个钩子鱼也不吃啊,对吧。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把这个搓耳上饵全过程详细的讲一下:
当我们正常做钓时,右手手不离杆眼不离漂,左手在不用看饵料的情况下捏一块适当的量,搓成长条。当提杆收线需要换饵的时候,线飞回来左手捏住八字环的位置,然后从左手倒给右手,右手捏在钩子上方五公分的位置,然后我们把左手搓好的长条形饵团用大拇指甲盖一分为二,上半部分就在指甲盖上,下半部分给它搓成一个长条形,夹在食指和无名指中间,然后给它横过来,横完之后把下钩钩尖向饵团方向勒进饵团中央位置,稍微带点劲,然后用食指和无名指从两端向中间挤压,稍微搓一下就成了圆形饵团。
然后我们再把上半部份饵团从大拇指甲盖上翻下来,也是搓成长条给它横过来,然后用右手把刚才上好的饵团用手挡开,此时可能子线已经发生缠绕你会发现右手挡不开刚已经上好的下饵团,这就是要求你右手捏在钩子上方五公分位置的用处,而不是捏八字环,你只需反方向搓捻一下子线就开了。搓捻的力度就是让上钩尖方向朝饵团即可,然后让上钩在横过来的饵团中间位置挂劲儿勒进去,和刚才的下钩挂饵一样的位置,再用你左手食指无名指向中间挤压搓饵成团就可以了。两个饵团这样搓好后护在手心里擦干就可以抛竿荡出去了,然后左手继续捏一小块饵料在手里搓成长条,如此往复即可!
为啥很多钓友搓出来的饵团最后很长很不规范呢?因为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他开始上饵的时候搓出来的是个球,然后再给钩子勒进去,你随便一搓球形就成了个长条形~而我们正确的方法呢,你给一个横长条搓搓最后就容易成个球形,这个你们多脑补自己慢慢体会吧,最好多上手试试就会恍然大明白了!
熟练了以后这个搓饵可以轻松控制饵团大小,而且上饵也迅速。大小的话大师们可以搓成米粒那么小的,我是做不到…一般小鲫鱼黄豆大小的就可以了,再大的就比较容易搓了。不管你怎么搓重点是一定要给钩子勒到饵团的中间,最终搓出来的形状是个接近球形的饵团,千万别再搓出来的细长条形的或者长圆柱形的,那种饵团肯定挡口的,而且多出来的饵料容易钩饵分离,造成有动作却打不到鱼的情况空杆率高!
好了,夜色已深娃也困了,征求了娃的意见钓上来的小鲫鱼娃亲自放生了,好在这条贴心的小鲫鱼照顾了我的面子~也陪娃玩了好一会,放你回家长大一点再来一起玩耍吧!好啦不早了带娃睡觉了拜了个拜~
分享到
0个赞
手指上有红虫
肉夹馍,剩下点红虫掺进去了^_^
钓友,小心后院起火
悄悄滴 打枪的不要~
讲解过于繁琐。上搓饵我有一绝招,先拉饵,然后调整成团。速度稍慢,但不繁琐,而且拉饵量不大不小,适合钩子,两钩大小基本一致,且附钩性极佳。饵团一压,一拉,一调整,抛竿做钓即可。
适合自己的就好
搓小真的是个技术活,一会儿不知不觉又变大了
回复是美德。
我都是一个一个搓 不喜欢指甲盖里塞东西
好习惯
野钓适合自己就好
同感,塞在指甲缝里干了好难搞
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