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目,就是在正式作钓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不管是重铅找底,还是调目,最终都是为钓目做准备的,钓目的选择直接决定鱼获的多少。
钓目有三种选择——调高钓低,调几钓几,调低钓高。一般情况下,调高钓低称为钓灵,调低钓高称为钓钝。
今天我们接着上次的调目,来聊聊钓目。条件还是上期调目那个条件,不做重复了。
首先,双钩挂饵以后抛竿入水到钓点,看看是几目。前提还是要鱼线全部入水,竿稍入水30公分。
如果是两目,那就说明双钩饵料压下去三目。然后反复抛投三四次,看看双钩饵料压下去的目数,取平均值,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上移浮漂座十公分,看看是几目,开始今天的作钓。比如说是两目,那么今天的作钓就是调五钓二。此时下钩离底两目的距离,处于双钩离底状态。
此时浮漂座上面的两颗太空豆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段距离我一直叫它钩线距,就是子线双钩在水底状态的参考距离。根据我们前两次的条件,可以推算出钩线距长度+浮漂目数长度=铅坠离水底的长度。假设浮漂一目是一公分,那么此时钩线距20公分+两目2公分=22公分,子线长度20公分,那么就是下钩离底2公分,上钩离底6公分。
如果在调五钓二的过程中,看到浮漂有动作,提竿中鱼,那就证明调钓成功,一直作钓即可。
第三步,如果浮漂有动作,多次提竿不中鱼,就可能是钓的太灵了。可以一次一目向上移动浮漂座,直到出现有口以后提竿中鱼为止。
第四步,如果看不到浮漂有动作,在提竿换饵的时候发现鱼钩上有鱼,鱼钩已经被鱼吃进去了。那就说明钓的太钝了,可以向下移动浮漂座,直到浮漂出现动作提竿中鱼为止。
当钩线距长度为0的时候,铅坠离底的距离为钓目的距离。如果再继续向上移动浮漂座,浮漂座下面第二颗太空豆不要移动。当浮漂座下面第二颗太空豆和浮漂座之间的距离+钓目距离等于或者大于子线的长度时,铅坠开始从触底到躺底。继续向上移动浮漂座的话,浮漂也开始从倾斜到躺平……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下钩触底开始,浮漂上下移动以后,钓目未必会有变化,或者是变化的距离和浮漂上下移动的距离不对等,这是由于子线不断弯曲导致的。而水底的情况我们是看不见的,想要知道子线双钩在水底的状态,只能通过钩线距和钓目来做出判断。
无论调几钓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上鱼。不管是钓灵还是钓钝,只要浮漂出现动作能中鱼,就都是有道理的。调几钓几时,双钩在水底的状态我们只能推测,很难说的明白。不同的线组搭配,不同的浮漂搭配,不同的水底情况等等……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只有上鱼才是硬道理。
虽然说浮漂调钓虽然很重要,但是,至于怎么调漂,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只要适合自己就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正所谓“杀猪杀屁股,一人一个杀法”,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同样,适合自己的别人未必能习惯。
仅仅分享而已,也是为了有需要的朋友用来探讨。
浮漂调漂其实操作起来也很简单,熟练了以后耽误不了几分钟时间。有些钓友总觉得很麻烦,感到太浪费时间,其实不然。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又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是这个道理。调钓得当,同样的水域、同样的天气等前提条件,必定会增加鱼获。
分享到
0个赞
学不会,好复杂
不用学老铁,只要能钓上来鱼就行,钓鱼就是越简单越好



浮漂座上移两次十公分?
一次啊老铁
写得不错,很详细

谢谢老铁鼓励



作者解释的很多,你图省事就记住设计好调目后把浮漂推回一子线长,然后有口无鱼就继续往上推浮漂钓顿点,看不见口但有鱼就往下拉浮漂钓灵点
感谢老铁的好建议,准确,精辟!

大师平顶山哪里的?跟着学习一下
别闹老乡,大汝州欢迎老铁光临


对啊 ,是不是上移了两次?你上一篇帖子,第二步调目的时候也上移了10公分
在那里发帖子,没找到位置。
越钓越迷信,决定鱼获的是资源天气和位置,野钓不要迷信什么几目几目,很多水底下都不平,每团饵料的重量都不一样,野钓钓法比钓目重要
不好意思哈老铁,确实是重复了一步,只用上移一次十公分就可以了。因为我们下移的是一子线加10公分半水调漂,所以只用上移一次十公分就可以了,抱歉哈





感谢老铁提醒,我又把第二篇看了一遍,确实是上移了两次。应该是上移一次就可以了,实在抱歉,不够严谨,见笑啦







老铁不是发了好多了吗?没明白什么意思哦
谢谢分享,其实钓目也是钓法的组成部分呀,只要用浮漂都是有钓目的
现在很多钓鱼人把调漂神话了,但是野钓没必要纠结几目,有时候窝子就是没鱼,或者天气太闷气压低鱼不开口有些人一个劲的调漂换饵换线换钩
这才是调钓的正解,我现在也是这样调钓的。/: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