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们一起钓了几次鱼,总是有些朋友问我调几钓几是一钩着底一钩悬浮,调几钓几是一钩躺底一钩轻触底,调几钓几是铅坠着底等等问题。
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不同的浮漂不同的线号,不同的调钓方式等也会有不同的答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还是老规矩,我来抛砖引玉,老铁们不吝赐教。谢啦!
首先我们来统一一下调钓方式,假设钓点水底是平整的泥底,没有酱层,吃铅两克(平水时吃铅量)的50公分浮漂,子线长度对折后30公分,双钩钩距5公分。
首先在铅皮座上裹上2克重的铅皮,不带子线抛竿入水压风线找底,直到浮漂平水。
此时浮漂座上边的定位豆不再移动,切记!
然后然后下拉浮漂40公分,绑上子线,离底十公分半水调漂,修剪铅皮调到四目。
假设一目一公分,四目长度4公分。
挂饵以后抛竿入水,压风线,假设浮漂静止以后是一目,也就是说双钩饵重三目。此时就是双钩悬浮的状态,下钩离底11公分。
如果钓浮,想离底几公分,这就是参考值,想离底50公分,就把浮漂再下拉39公分即可,以次类推。
如果想调四钓二,那就把浮漂向上推,直到挂饵后抛竿入水,压风线后露出两目即可。
那么问题来了,调四钓二以后子线双钩在水底是什么状态呢?我们看一下浮漂座和定位豆之间的距离即可。
这个距离我也不知道大家怎么叫法,我一直叫它“钩线距”,顾名思义,就是子线双钩在水底状态的参考距离。
浮漂是平水后调四目,等于是露出水面4公分,子线长度30公分,所以空钩状态下,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5公分时,钩线距是26公分。
那么如果我们想知道调四钓二子线双钩在水底的状态,只要把子线拿出来和钩线距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自行判断了。
如果钩线距+调目(跟钓目没关系,调目是固定的,比如说本帖假设的四目)=子线长度,那就是双子线垂直,下钩轻触底。
如果钩线距+调目小于子线长度以后,子线开始慢慢弯曲。到21的时候(双钩钩距5公分),上钩子线依然垂直,上钩轻触底。下钩子线弯曲,下钩躺底或者侧卧(这个跟子线粗细有关,不一定是什么状态)。到0的时候,铅坠轻触底,双钩躺底。
如果钩线距+调目大于子线长度以后,铅坠开始慢慢躺底,直到浮漂倾斜、平躺等。
有了钩线距做参照,我们就不必再纠结调几钓几时子线双钩在水底是什么状态了。只要浮漂座太空豆没挨着浮漂座上定位豆,铅坠就不可能着底。
如果老是顿口打不住鱼,就把浮漂一次上移一目,直到看到顿口提竿中鱼即可。如果看不到漂相提竿换饵时发现钩上有鱼,就把浮漂一次下移一目,直到浮漂出现漂相为止。
老铁们,这个方法怎么样?有没有参考价值呢?欢迎大家留言指教哦,这厢有礼啦,哈哈!
祝大家:
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生活幸福,钓鱼爆护!
分享到
0个赞
理论上是没错,不过现实中用起来肯定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总结的不错,离大师越来越近了,哈哈
调的越好,空军越多
是不是有口没鱼上推漂 有鱼没口下推漂
嘿嘿……咱说的就是理想状态下,使用起来也可以参考,除了水底不平调目钓目可能会有误差。但是使用起来不会有太大偏差,只要漂座和定位豆之间还有距离,铅坠就不可能到底,毕竟水深是固定的
咱不敢做大师的梦,只是喜欢钓鱼,只想做一名钓鱼人而已
似乎是有道理,实际是没调好
理论上是顿口打不到鱼上推漂,没看到漂相提竿换饵中鱼或者钩上饵料被吃掉了也看不到漂相下拉浮漂。实际上还要考虑钩线竿用的合不合理,有没有小鱼闹等很多客观因素,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说的,并不是绝对的。所以不建议盲目套用别人的调钓方式,只要弄明白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调整的
是的,得灵活运用
这个方法的缺点就是又得多花钱买个尺子,又多了一样钓具一份重量,还得练好加减法
野钓不用那么精细,如果觉得这个方法可行,用肉眼扫一下就行,我都从来没量过
不可能可行不理解调目钓目钩重饵重之间的关系,永远不会知道水下钩饵状态
跟你说的钩重啥的都没关系,不跟你抬杠,没意思还浪费时间,你开心就好,我喜欢就好,等着时间去验证吧
感觉这个才是真的可以。
祝老铁生活幸福,钓鱼爆护!
别在这误导了
确实,毕竟野钓的地方不像游泳池底那么平!
钩距真大
请用点心,别瞎说
不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