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想鱼上岸就得粮食换。”
这是钓鱼人都了解的道理,但是在实际打窝操作中差异还是蛮大的,这也与理论的学习和钓者的主观认知想象有很大的关系。
初学者也会听取一些其他老钓手的经验,但是经验就是经验,经验主义有时有用,有时却有帮倒忙的问题,所以在自己学打窝的时候尽量避免拿来主义和随意性。
为了避免自己的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的影响,新手该如何快速的掌握打窝这一野钓的“关键技术”呢?
野外短时间作钓,一般情况都会采用打小窝的方式,那具体该打多小的窝呢?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老钓手会告诉你:先打一大罐就行,后面再少补。这是传统钓的通常方式,但是很多人并不采用这样的方式,也嫌用罐打非常的麻烦。
也有老钓手说:短时间作钓,打个100~300克就行。这就有个范围了,但是很少有人会去称重自己的打窝料,对重量感知不强的人更无法目测个大概。
就像前面说的,新手在面对这些经验知识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拿来主义。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搁置判断;然后,进行多次的测试和验证这些经验,通过回到事情本身中去,采用直译现象的方式,尽量做到主观客观的同一。
具体方法:
可借鉴传统钓的方法,多点打窝,反复试钓并进行记录,在积累一定的数据之后,再进行总结上升以便得出较为详实的情报以及适宜自己和本地的打窝技术。
计量工具:
50刻度的量杯一个
初春时节(雨水到惊蛰)
采用多点打窝,筛选出两个出鱼的位置
反复测试1:2:3:4打窝的区别
适当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
窝料采用:
20颗红虫颗粒+20颗玉米+一杯酒米
在这些测试中,后面又重点测试1:4的酒米区别,也就是一杯酒米和四杯酒米的区别。
数据总结
一杯量的窝子特点:
发窝时间短
杂鱼口多
小鲫鱼口多
黄金鱼口期短:总体有效时长约两个半小时,多次打窝的地点可延长鱼口期
两杯量的窝子
发窝时间约是一杯的两倍
在多次打窝的钓点可缩短发窝时间
杂鱼口减少
大鲫鱼口有所增加
黄金鱼口期略长:总体有效时长约3~4小时
三杯和四杯量
发窝时长更为长久:初次约两小时
在多次打窝的钓点可缩短发窝时间
杂鱼口少
但是小鲫鱼口有所增加
黄金鱼口期更长:总体有效时长可达五小时以上
(在实际垂钓中再结合水下视频观察,我知道鱼发窝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它分为这几个阶段:味型扩散期、少量进窝、鱼口黄金期和鱼口消退期)
几点小说明:
1、这种量的比较是此时节在本地野河得出的;
2、其他地方也可采用多点打窝和1:4的量进行反复比较以便掌握该地的打窝量,或许结论又会有小小的差异;
3、采用量杯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开饵,对于掌握好打窝量也是一个非常有帮助的,也省得去买罐带罐和称重;
4、春季采用主窝和副窝的模式一定程度上优于一点打窝;
5、在比较酒米不同量的窝子之后,又进行了玉米量的不同比较,玉米量的不同对窝子又有什么不同呢?且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0个赞
看看
每个2-3小时再补核桃那么大的酒米~完美
厉害了
好贴,点赞
窝料买四种打窝器大中小三种 再配个量杯 打个窝都搞这么复杂搞得像考大学一样
理工科出身吧,大师?
不回复的吗?
钓个鱼感觉比读书还累…
首页评论这么少呢
这么好的帖子,学到了
不错,
我从来都不打窝
有那么复杂吗?
路过!
路过学习!
好文!!!
路过
看看
不用打窝竿就不能打窝了吗?
较真了,钓不钓得鱼,关键是看河中有没有鱼,钓面食,不打窝,勤抛杆,钓着钓着就有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