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钓柏叶口
柏叶口水库是2013年才开始蓄水的新建水库,平面上总体呈人字形,是典型的峡谷型水库。它的建成,将来自吕梁最高峰——孝文山山脉以及文峪河源头的雨水与泉水拦坝而截,然后通过涵洞将水引至交城平川,用于人畜吃水和灌溉之用,也因之一下子否定了“交城山交城水,不浇交城浇文水”的千年俗语,可以说是近年吕梁水利建设的壮举。
刚过完端午节,小假还有一天半,正在无趣,明的电话打来,说想去柏叶口夜试一回。这本是钓友们近日常提的老话题,但真要走了,却又各自有事,我们只好二人驱车前往。我是有些按捺不住的,不仅是因为小长假没有出钓,更因为那里是一个梦萦魂绕的地方。
下开栅出口,刚进山区,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长龙——堵。在城市堵车已成常态的今天,公路上堵车反而显得非常稀罕,让人一下子回想起若干年前的境况与经验。小车像一条鱼,不断在钢墙一般的卡车隙缝里穿行,本来就不宽阔的山路更加显得逼仄和崎岖。捱、捱、捱,我俩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一边像墙缝里的一条虫似的,慢慢向前蠕动。到西社时,看表,十来公里路堵了我们一个半小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原先设定的直奔钓点打窝占位的思路一下子全被打乱了。
在西社路边店一边看着滚滚车流在夜色中融入去往古交的大道,一边吃了一碗还算可口的菜浇刀削面,继续上路。会立村的灯光静谧而安详,知道目的地就在前面,一下子把堵车的不快忘的一干二净了。
柏叶口水库两边的山黑黢黢的,水有些淡淡的反光,让人感觉到这里夜幕的特别。明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人。踅着库边,只要见到有停车,就下至库底水边与钓友聊上几句,以了解鱼情。不紧不慢的,转了一个大圈,访谈了六、七伙南腔北调的钓友,最终还是决定回到第二个钓点上。时针已经指向午夜十二点。他说因为早起,很犯困。所以决定我们替换着休息。漆黑的夜色里,我利用头灯把钓具摆好,当五彩的夜光漂在水面上晃晃悠悠立起来时,心也像夜一样静了下来。
突然想起事先准备的鲶鱼钓组。5付,每付都是两米长大力马线一根,伊势尼8号倒刺钩一只,配咬铅。我轮个儿把大蚯蚓穿钩,线尾打结,拴在预用的竹筷上。钩饵抛入水中,将竹筷隔两米一支插入岸边砂土,不理。
水深几近五米,鱼饵到位大约需要半分钟时间。但是,只要鱼饵到位,很快就有一个吃口。因为夜钓漂的灵敏度差,所以,顿口很少,大多是大送漂,动作安静而干净。一条接一条的两重小鲫不停地入护,小小的刺激让人忘记了瞌睡,而碰到大鱼的大大希冀更上人内心涌动着饱满的激情。
夜静得有些瘆人,侧风悠悠吹来,让人多少有些抛投费力。风停时,对面山脉在水面的倒影与山脉组成一幅完全对称的图案,让人联想到古画中的远山。忽然,对面山上传来野物的嗥叫,似乎是一种动物在追逐另一种动物,没有经验,想像不出是谁们在进行一场搏命的嘶杀。而这嗥叫,让静寂的夜更显得怪异而怕人。后来是鸟叫,听出的有布谷,还有一种带哨音的鸣叫,似乎是相互间的呼与应。所谓人有人言、鸟有鸟语,大约指此吧。
“效果怎么样?”远处的一个声音随风传了过。
抬头看时,一个异常高大的人影正在向我发声。这人的高大高大到有正常人的二倍。我吃了一惊,细看时,才发现那人不是打着手电,而是戴着头灯,所以才显得人影高瘦而长。我定了下神:“一般般吧————”
夜里的感觉与白天大有不同了。
其实还有另一个吃惊的事。当飞鱼上岸,人必开头灯。当照到鱼身上时,才会发现活蹦乱跳的鱼儿的眼睛竟然是红色,忽闪闪的,显得十分怪异。特别是第一次看到,很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慢慢才能想到是LED灯光与鱼眼结构相结合产生的特殊光学效果。进而想到这种效果如果人类加以利用,也许会有特别的科学意义。
四点,水面似乎有些亮了,期待一夜的巨物并没有出现,人的疲倦就不失时机地侵上身来。撒了一把小米,收拢了钓具,沿曲曲山道步上山来,到车前唤醒沉睡的明,置换位置。见天上居然零零星星下起雨来。
车里收拾的非常舒适,这一点更看出了明的细致。有床架,有褥,有被,有枕,简直就像是进了旅社。但人的脑细胞似乎还在活动,夜光漂总在眼前忽闪忽闪,大约有十分钟的迷糊状态,突然又醒了。于是干脆不睡,再返钓位。
首先检查鲶鱼钓组。每根钓线均已绷紧,大喜过望中,收1至4两鲶鱼5尾。鲶鱼深夜靠边的习性真是不改,正适合这种懒汉钓法。
一夜一昼,鱼情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皱皱的水面依然,但鱼饵一旦入水,鱼漂便在水上跳舞。半分钟过后,鱼钩沉底,漂目显示出已是空钩。无奈,搓大饵,境况稍有改变,却也是十竿九空。改搓硬饵,却是鱼口稀得不能再稀。偶然钓了几个截口,于是改大饵钓浮,效果果然好了许多,可是鱼儿明显小了许多。
在这时候,忽见明的精神一振,钓竿左屈右突,钓线吱吱作响——上大鱼了。我一边看着他,一边随时准备帮忙。他不愧为黑坑大物高手,不慌不忙,双手擎竿,直至将鱼遛翻抄鱼入护。细看,发现那鱼是个鲤子,重量尚不足二斤。知道明是用1.5大线,1.0子线,让人唏嘘之余,生钦佩之意。
这一点,正是我前面说的梦之所在。柏叶口水库的两大特点,一是水质相当好,所谓清澈可见底,能见度可达二米五至三米,是极为少见的优质水质;二是鱼儿力道大,二两的小鱼也让人单手似乎抬不起竿来。想当然,鱼儿的健康品质也是一流的,这就是它让人神往的原因所在。坐水边,累了,可以静静地看水,水下的石、砂、植物根茎都一览无余。撒一把小米下去,可以见到小麦穗鱼疯狂涌来,接着便是成群的鲫鱼的到来,在石缝间寻寻觅觅。作为钓鱼人看这种境象,也算是奇观,十分开胃。
大鱼虽然上来了,水中情况却并没改变多少。讨厌的小麦穗和马口鱼依然兴奋不已,随时截钩。忽然想,这么深的水,又是硬底,可以试一下跑铅。随想随动,开始改作跑铅钓。一下子,情况立马改变。半分钟的路程变成了三秒钟,而且,吃口全部变实,垂钓进入了一个理想状态。换拉饵,拉、抛、起,三步曲,几乎是竿竿不空,健壮的小鲫鱼不停地在空中划着弧线飞进鱼护之中。去庞泉沟旅游的男女三两驻足,在我们后面围观,更让钓鱼的情景像是在表演了。
突然一个送漂,起竿做空,上饵才发现1.5的子线被切掉一根。懊悔至极。起竿方式?遇到巨物?至今无解。
天上又漂来一朵黑云,按照这里的气候规律,雨即将再次光顾。四点,我们开始打点,收拾妥当打道回府。数一下,获小鲫鱼114尾,是一个以前在电话局查号的数码,相当好记的数。
别了,柏叶口,青的山、绿的水,我们还会再来的。
分享到
0个赞
有时间一快去
行,夏天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