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年终总结:
钓鱼对于我是一个很有情节的事情,小时候很喜欢钓鱼,乐此不疲,每到下雨时节就冲出家门,跑到门口小河钓鱼。因为门口小河边有一条水沟,下雨时候很多鱼会在那里逆水而上,每次鱼获都很不错。
后面随着读书工作,十多年都没有摸过鱼竿了,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再次重拾钓竿。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沉迷于这个运动。
这一年,因为钓鱼,花费大洋若干,时间若干,挨家人唠叨若干,鱼竿前后买了七八支,还好都不贵。鱼护买了两个,一大一小,折叠椅坐坏三个,后面干脆买了一个钓箱,但是实在太沉了,钓伞也买了三,第一个太小,后面人都晒黑了,狠心买了一个好的。支撑架也买了五个,其中丢了坏了三,鱼漂前后买了十多支。钓鱼用的饲料更不用说,仅仅在平台上就买了好几百大洋了。其余零零散散,就不多赘述了。
至于鱼获,很可怜。本人这一年的野钓最大记录是鲤鱼1斤多,塘钓和库钓最大也没超过3斤。初学钓鱼,一天蹲下来,十来条白条也乐呵不已。后来,钓浮到钓底,爆护次数皆屈指可数,一次是白条爆护,半天钓了五六斤,回家杀鱼累得要死。另一次是鲫鱼爆护,遇到一个好天气,钓了七八斤的三指宽的小鲫鱼。空军次数,不胜枚举,夜钓次数,也有十五六,鱼获,寥寥无几。回首一年,好听点是痴心不悔,难听点,死性不改。唉,一把辛酸泪。
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学习收货也蛮多。小时候习惯用蚯蚓,第一次用饲料,很懵逼,下水就散,坚持手动搓饵上钩,二十多秒抛一杆,一天下来,人都成了傻子,结果就为了那几条白条,第二条又直奔河边。
后面在大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调漂,学会了买长杆玩双杆钓鱼,学会了玩海竿,可惜对海竿一直兴趣不大,更喜欢手杆上鱼的心跳和刺激。就这样,一点点积累了钓鱼的经验,一年就这样过来了,现在勉强算一个熟手。
总结了下个人的经验,可以用孙子兵法里面一句话形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钓鱼要反着看这句话。
人和不外乎就是钓鱼的装备,包括鱼竿,饲料,钓鱼的一些经验等。刚开始作为初学者,我也是在追求这些东西,不停换鱼竿,换饲料,看视频学经验。在这个过程上彷徨很久,以至于等车的后备箱都满了,才发现钓的鱼反而没有初学时候多,反思了下,才发现外在的装备都不是决定因素。很多大师都是一根鱼竿一个折叠椅走江湖,鱼获也不错。
这个时候我总结了经验,发现好的钓鱼的位置比好的装备更重要。首先要找有鱼钓的地方,比如鱼口密度大的水库,最近鱼口好的江河,或者最近才开塘的塘库等。而且,在同一个钓鱼的地方,有的人钓鱼多,有的人钓鱼少,这说明选点很重要,比如钓草,钓边,啥时候钓浅,啥时候钓深,方塘钓角,长塘钓腰之类的小诀窍。只要选好了位置,就能更容易钓到鱼,钓到大鱼。所以,钓久了之后,很容易看到一些钓鱼大师经常披星戴月,天不亮就出发,就为了抢一个钓鱼的好位置。总而言之,人和不如地利。
至于为什么会说地利不如天时,得于一次比较记忆深刻的钓鱼经历。偶然一次在钓鱼群里发现一个鱼塘老板,说他塘里鱼口很好,还晒出了爆护的照片。于是,第二天兴冲冲的去抢占了好位置,结果懒洋洋的太阳晒了一整天,大鱼没见,小鱼两三条。不甘心之下,又去了两天,结果真的有遇到爆护。后来仔细想了下原因,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配方,只有爆护那天的天气不一样,那一天是降温前,而且天气是阴天。自此,我就得出了天气对于钓鱼很重要的结论。后面慢慢留意天气,积攒经验。发现天气对于钓鱼人来说,才是真正的第一要素。阴天比晴天好钓鱼;夏天的晚上比白天好钓鱼;天气变温的前一天容易爆护,当天肯定无口,第二天会好点;下雨以后小河小沟入水口好钓鱼;有风比无风容易上鱼;夏天早晚比中午好钓鱼,冬天反之等等。
2020年,我的钓鱼经历就是这些了,感悟最深的经验就是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希望给大家提供一点借鉴的经验。也祝各位钓鱼人在2021年,钓鱼就爆护,天天大鲫大鲤。
分享到
0个赞
流批
喜欢这样的贴子,比短视频好多了
期待楼主多发点帖子,貌似今年传统钓的都没见到发帖啊。
衡阳的资源应该不错啊
哈哈
坚持
观点正确,野钓尤其讲究天时。
衡阳水资源丰富,但是今年鱼口普遍不行。
总结到位
“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说得好。
天地人和都比不上屁股坐正
今年是干啥啥不行啊
大师,衡南云集有没有好的钓点,过年回去玩段时间。
精神
支持,比各种图文实在
这个是干货帖子
很不错哦!点赞
云集那边去的少,不晓得好的钓点。
找个好的师傅带带,少走不少弯路
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