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野钓,什么最不受欢迎,我想也只有小鱼闹窝了,有的钓友宁愿没有口,也不希望有小鱼闹窝
因为小鱼闹窝就要加快提竿的频率,进而导致节奏的加快,高频率的抛竿和提竿所造成的声音是很容易让大鱼难进窝的,即使是鲫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那么如何规避小鱼,进而钓获更多的目标鱼呢?
说到小鱼闹窝,很多钓友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但是网上有很多宣传可以百分之百规避小鱼的方法,其实这都是一种错误的传授经验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完全做到规避小鱼,我们所采取的方法只是尽可能的降低小鱼闹窝的频率
即使是规避小鱼最有效的方法:摇三摇,都不敢说可以完全规避小鱼
那么既然不能规避小鱼,那么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技巧来尽可能的将小鱼闹窝效果降低到最低呢?
这几个小技巧要掌握
技巧一:注意腥饵味型比例搭配,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加腥的
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开制饵料时必须要加腥,不然根本钓不到鱼,特别是日常野钓过程中
虽然说加腥是可以的,但是也要注意腥的比例,也就是在不同情况下腥的比例是不同的
就以现在的季节来说:目前的温度处于一个忽高忽低的状态,温度的起伏变化对鱼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性
例如在早晨做钓时:温度普遍处于最低状态,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制饵料的时候可以加一部分腥,没必要全部使用腥饵,当然温度够低时可以使用全腥,但是就目前来说,没必要
但是对于中午温度上升后,鱼的活性增强,特别是小鱼的觅食欲望增高,同时因为体积小,游速快,一旦觉察到腥味型后会快速的聚集,并且不易散去,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我们的腥味型比例可以适当降低,可以使用百分之三十左右,或者也可以不使用,使用麦香,甜奶香的饵料做钓
当然对于腥味型来说:我们常说:天热用淡、天冷用腥
主要还是依据鱼的一个活性来选择,也就是鱼的活性不同我们所选择的味型大小也不相同
总的来说,我们在做钓时要依据温度的变化和鱼口的信号来改变饵料的味型,一层不变的饵料往往效果是不佳的
技巧二:一旦有小鱼开始闹窝,我们就要考虑饵料的状态:拉饵加搓、搓饵、颗粒饵等
如果说我们在拉饵做钓过程中遇到了小鱼闹窝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小鱼闹窝的频率来进行饵料状态
如果说不及时改变饵料状态,那么做钓效果会越来越差、饵料不入底、浮漂信号杂乱无章、提竿无鱼的情况
如果说我们感觉到了小鱼闹窝,首先我们可以在不改变任何事情的情况先进行拉饵加搓,这也是钓友们在应对小鱼的情况最方便和简单快速的处理方式
拉饵加搓就是为了让饵料形成一个固体状,进而降低它的雾化效果,没有过多的饵料脱落,那么小鱼就不会过多的抢食,其次加搓后,饵料的比重也会增加,加速下降趋势
如果说饵料加搓还是不行,这是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搓饵,搓饵相对于拉饵加搓来说,更有针对性,饵料黏性更大,雾化更低,比重也更大,入水后能够更快速的下降到指定位置,进而避免中上层的小杂鱼抢食情况
有钓友说:钓小鲫鱼用搓饵不合适,雾化慢,不能很好的诱导鱼进窝
其实这都是一种错觉,虽然我们使用的搓饵,但是因为是商品饵,它所自带的吸水膨胀效果就会加快它的雾化,特别是入底后,开始吸水膨胀,一旦吸水膨胀,它的脱落效果就会增大
我们钓鱼是抓鱼吸食饵料入口的那一个动作,我们抬竿时鱼钩穿透饵料作用外鱼嘴上,这才是正常的垂钓过程
只要饵料不是鱼钩穿不透,那么饵料在被鱼吸食到口中的那一个动作产生后,我们提竿刺鱼,都是可以精准的上鱼
当然了这也就要求钓鱼人需要掌握一定的调漂技巧和观漂技巧,钓灵和钓钝来说完全是两种观察方式,如果想要钓灵,还真得掌握一定的钓鱼技巧
技巧三:舍弃商品饵,采用摇三摇、或者拉酒米
这两种方法被称为钓鱼人在面对小鱼时最后的倔强
但是从是实际钓友的做钓情况来看,效果确实是挺有效的,所以才被钓友们广泛使用
摇三摇是什么:材料很简单:小米、粘粉、水,就这三样
原理也很简单:用鱼钩沾水➡️沾粘粉➡️沾水➡️沾小米
如果想要饵团大一些可以在次沾水➡️沾粘粉➡️沾小米
这种饵料因为没有任何雾化性,而且饵料的味型也比较淡,所以小鱼也不会过多的去抢食,毕竟小鱼是属于一个喜腥的鱼类
同时小米的颜色我们多采用的是红色,红色对于诱鱼效果来说还是很突出的
颜色是否可以额外增加诱鱼效果,答案确实是可以,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红、黄酒米在水下的诱鱼效果,红色的效果要好于黄色的酒米,所以目前大部分的酒米颜色多为红色
对于使用摇三摇来说,成本也比较低,而且不需要太高频率的换饵,比重大,可以很好很快速的到底水底区域,一般来说如果有口,目标鱼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了还有拉酒米,这个在野钓过程中很少有钓友用,我这里就不细讲了,如果有钓友感兴趣,我在专门发帖来仔细讲解
好了,今天的讲解就要这里了,有什么疑问钓友们可以提问,我会一一回复
最后祝愿各位钓友大鲫大鲤,鱼货满满
分享到
0个赞
我就喜欢用面条竿钓白条
学习了
不错,学习了。
我这连小鱼都没有,一动不动
昨天钓了很多可以取鳃的鰟皮,洋芋丝也蛮大的,现在在考虑明天再去试试要不要改变下做钓方案
能连竿就行
钓鱼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路上
估计没鱼
那是不小,继续吧
同道中人
简单点说,不加腥味,跑铅到底,加大饵料,再不行就打硬饵料。掌握频率,准确判断大鱼是否进窝。一年钓几百次的已经不在乎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