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和线组、杆长、季节、水域都有关系,不同的漂各自作用不一样,钓无定法。
江湖_放肆浪 发表于 2019-02-12 20:43:03
个人觉得三点决定了浮漂的灵敏度,吃铅量、漂型、漂尾粗细。吃铅量决定了漂的大小,漂越大承受的水阻惯性越大,灵敏度越低;漂型间接影响水阻惯性,短身枣核漂横截面积大,承受水阻大,轻微吃口甚至表现不出来;漂尾粗细同样型号的浮漂定制加粗醒目尾,出动作幅度就没有细尾幅度大。也就是说吃铅小浮漂灵敏,长身漂动作幅度比枣核漂大,长身漂动作多,枣核漂动作实,细漂尾比粗漂尾更灵敏
你的字多,你说的对
请各位大师帮我看看,我经常在水库垂钓,用的7.2的杆子,冬天钓6米水深,用的3.5克的细长身漂,红虫饵调平水钓一二目,漂像是下顿半目,这时提杆鱼已经深喉了!现在气温起来了我还是用7.2的杆3.5克的漂,钓2米左右,调平水钓两目,有口时两个钩子都进嘴了,这是啥原因啊?
淡淡定定123 发表于 2019-02-13 14:39:53
在没有水流和闹小鱼的情况下 个人认为多粗的主线就用多大的漂 太小的漂可能拉不直主线 有水流的时候根据水流大小适当选用吃铅量稍大的漂 闹小鱼就看情况了 越闹漂越大
同感,
有的朋友3米深的水或2.5米水还用1克的铅,铅把线都拉不直何谈浮漂上的信号,
不懂啊,学习学习了
学习
要看是大河还小水面
野钓之方远 发表于 2019-03-10 20:47:53
淤泥多要带饵调平水就行了。
可以
重置昵称_N21ydT5S 发表于 2019-03-10 12:51:00
子线挂好调漂!
这才是重点
这么说吧,假设一个直径一百米的氢气球挂1吨的铁块,剩余浮力有100克。一个直径一米的氢气球挂个钢珠,剩余浮力100克。问题是你用手分别把两个气球往下拉,哪个更省力呢?为什么?
浴风啦啦啦啦啦 发表于 2019-03-15 20:28:29
空气是阻力的,水也有阻力,同样吃铅量的漂,要想启动所需的拉力却是不一样的,因为拉力=剩余浮力+水阻力。浮力一样,阻力越小越好,这就涉及到了漂型,材质,做工问题。
吃铅不一样和线组也不一样
这解释通透
夏天只要吃饵,铅大也没事,我4.5米用吃铅4克的漂钓1两鲫鱼,还是铅坠躺底等送票一样钓
吃铅量主要是线组搭配 其次才是好抛竿 例如 你用4.0号大线你用吃铅0.9的瞟 从瞟到铅块的那里你线都拉不直
选漂不是按主线号加水深除以2算漂的大概吃铅吗?再根据风大小调整,整那么复杂干啥,又不是竞技钓
大吃铅的漂下沉快,用长杆能抛出去,小吃铅适合不太长的钓竿,浮漂动作应该差不多,因为小吃铅的浮漂你举例说属于枣核的,如果不是口特别轻,漂型无所谓,口轻就得偏向细长身,选择浮漂尽量别复杂,根据吃铅量,一,能抛出去,二,能看清,三,黑坑竞技鱼密度大,上中下层基本都是对象鱼,可以选择枣核的,横截面积大,下沉缓慢,有助于观察浮漂下沉中的变化,四,野钓更倾向于细长身,下底快,因为上层杂鱼多,五,任何鱼情,口轻偏向细长身,口重无所谓,
大师们说的完全不懂
漂和线组、杆长、季节、水域都有关系,不同的漂各自作用不一样,钓无定法。
你的字多,你说的对
请各位大师帮我看看,我经常在水库垂钓,用的7.2的杆子,冬天钓6米水深,用的3.5克的细长身漂,红虫饵调平水钓一二目,漂像是下顿半目,这时提杆鱼已经深喉了!现在气温起来了我还是用7.2的杆3.5克的漂,钓2米左右,调平水钓两目,有口时两个钩子都进嘴了,这是啥原因啊?
同感,
有的朋友3米深的水或2.5米水还用1克的铅,铅把线都拉不直何谈浮漂上的信号,
不懂啊,学习学习了
学习
学习
要看是大河还小水面
可以
这才是重点
这么说吧,假设一个直径一百米的氢气球挂1吨的铁块,剩余浮力有100克。一个直径一米的氢气球挂个钢珠,剩余浮力100克。问题是你用手分别把两个气球往下拉,哪个更省力呢?为什么?
空气是阻力的,水也有阻力,同样吃铅量的漂,要想启动所需的拉力却是不一样的,因为拉力=剩余浮力+水阻力。浮力一样,阻力越小越好,这就涉及到了漂型,材质,做工问题。
吃铅不一样和线组也不一样
这解释通透
夏天只要吃饵,铅大也没事,我4.5米用吃铅4克的漂钓1两鲫鱼,还是铅坠躺底等送票一样钓
吃铅量主要是线组搭配 其次才是好抛竿 例如 你用4.0号大线你用吃铅0.9的瞟 从瞟到铅块的那里你线都拉不直
选漂不是按主线号加水深除以2算漂的大概吃铅吗?再根据风大小调整,整那么复杂干啥,又不是竞技钓
大吃铅的漂下沉快,用长杆能抛出去,小吃铅适合不太长的钓竿,浮漂动作应该差不多,因为小吃铅的浮漂你举例说属于枣核的,如果不是口特别轻,漂型无所谓,口轻就得偏向细长身,选择浮漂尽量别复杂,根据吃铅量,一,能抛出去,二,能看清,三,黑坑竞技鱼密度大,上中下层基本都是对象鱼,可以选择枣核的,横截面积大,下沉缓慢,有助于观察浮漂下沉中的变化,四,野钓更倾向于细长身,下底快,因为上层杂鱼多,五,任何鱼情,口轻偏向细长身,口重无所谓,
大师们说的完全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