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之家旗下产品: 钓鱼之家 钓鱼123 钓鱼人APP
钓鱼之家>论坛>>垂钓是首歌

垂钓是首歌

+关注

穿过历史的尘烟,一个如水的女子,一个美丽的村姑,着一袭裹身的粗布,端一个木盆或挎一个散发着竹香的篮子,来到溪边浣纱。溪岸柳梢低垂,随风摇摆,水面轻风轻拂,波光粼粼,水中鱼儿嬉游,时而探头,摄食从上游或树梢带给它们的美味。女子来到水边,轻轮浣纱棒槌,鱼儿应声潜入浅底。女子起身,走进清清贫贫的家,走出寂寂静静的小村,走向金璧辉煌的宫殿,走近帝王将相。她走进了历史,走成一个沉鱼的典故,走成一片只有穿过历史的小径,走向深处才能看到的风景。 童年的牧歌 女人和鱼有着不解之缘,一段沉鱼的典故,便将女人和鱼儿连在一起,让平凡的人生活出精彩。她走成了“四分之一”,她穿过岁月的长廊,走进每一个爱水、爱鱼、爱生活的现代人的心田,并在这一方心田扎根。 一个平凡的女子,一位年青的母亲,一根长约四米五左右的竹竿斜扛在她的肩上,一根齐竿长的苎麻绳缠绕着竹竿,偶尔有一两段下垂,身后跟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男孩的手里略显费力的提着一个用竹片围成三角形框架的鱼网,网蔸里有几只惊魂未定,正奋力想跳出鱼网的石鸡。这一高一矮穿行在江南丘陵地貌的田野中。 七八月份的天,正午时分,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头顶上的太阳将地上的青石板或沙子烤得滚烫,人光着脚丫只能在上面跳行,而不能以正常的速度步行。他们时而急速穿行在田埂,时而又会在田埂尽头有缺口的地方停留。男孩走在这样的田埂上,只能露出头和肩,他的大半个身子隐没在田埂两旁绿色的高高的禾苗中。南风吹过,禾苗一浪咬住一浪,男孩就像在绿色的水中踏浪,显得时高时低。

停步时,母亲手里的竹竿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伸到了前面,等男孩走至身后时,她已开始娴熟的挑逗。当竿尖的抽动频率和幅度明显减小时,男孩便会将手中的鱼网递给母亲,母子俩配合默契。这时只见母亲右手用力提竿,左手恰到好处的将鱼网平伸出去,不偏不倚的接住竿子提上来的石鸡。石鸡进网后,母亲随即将鱼网翘起约60度,网蔸在重力作用下靠近母亲的左手,母亲再用腾出的三个手指将网蔸扣紧。 一只石鸡进了鱼网,母亲再开始下一个回合的挑逗…… 这位母亲便是我的母亲,男孩就是我。母亲与共和国同龄,四九年出生。母亲只念过一年小学,没有文化,她不知道母亲节和父亲节,却知道三八妇女节。因为生产队每年要评一个三八红旗手,她知道这个节日是自己的节日。三十多年前,母亲二十几岁,已经生下我们兄妹几个,那时的农村,物质生活相当贫乏,平日里食用的都是母亲种的蔬菜,很少有荤。几十年过去了,我至今仍清晰的记得母亲第一次带我出钓的情景。当少不懂事的我咬着筷子头,愁眉苦脸的看着桌子上的蔬菜,就是不肯吃饭时,母亲答应第二天中午带我去钓石鸡,晚上用石鸡炒粉,条件是我要把饭吃完。 第二天中午,母亲拿来父亲专门钓月鳢的竹竿,解下线组,找出冬闲时用苎麻搓好的,准备纳千层底的绳子,将粗的一头系在竹竿上,细的那头在齐竿处打个活结,剪掉多余部分,很快的就DIY了一套钓拐线组,并让我跟她一起做伴。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正午,正是农村双抢的季节,劳累了的大人们都在午休,母亲带上我,先在路上抓了三只小土蛙,将其拍晕后用活结锁住。随后来到一个山塘边,靠近塘口时,母亲放慢了脚步,一边蹑手蹑脚的靠近塘口,一边用左手示意我也放慢脚步。站住后,母亲先是打出满竿,再将蛙饵一挑一顿的拖近塘口。母亲的第一竿打往塘中间,后几竿分别打到了不同的边缘,但每一竿最后都收到塘口,几竿之后,母亲就让我把鱼网给她,接下来只见母亲将石鸡一只接一只的提上来,装进鱼网。 那时候的青蛙和石鸡多,一个山塘钓下来,随随便便就能有个几只。钓完这次山塘,母亲告诉我:“第一竿是引起石鸡的注意,后几个满竿是将石鸡引到塘口”。 母亲没有文化,但并不缺少生存的智慧。每次出钓都带上我做伴,是为她自身的安全。打草惊蛇的应用,双抢后石鸡和青蛙失去了蔽护,撤退到山塘或正要抽穗的中晚稻田里,是钓拐的最好季节,这些对拐的生活习性的了解和对拐情的分析,都是母亲教给我的,正是得益于母亲的传授,让我小小年纪就可以跟村中不多的几个成年钓手比钓获,并且很快就超过了他们。 母亲是几百号人的村子里唯一的女钓手,母亲钓拐,是生活所需。当她看着我们兄妹几个望着菜碗不吃饭时,或者是体谅父亲辛苦的时候才带上我出钓,更多的时候是父亲利用休息时间带我去钓鳢,母亲钓拐是父亲钓鳢的一个补充。 母亲的启蒙和陪伴,让我童年的垂钓犹如牧歌。长大了,离开母亲,只身一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

青年的抒情歌 一个时代的骄子,走过“黑色的七月”(以前的高考定在七月),与我不约而同的挤过“独木桥”,来到同一座“象牙塔”。美丽的秀江穿城而过,最后注入赣江。周末的黄昏,置身江边,听化成晚钟,看江水悠悠,赏垂钓风采,是我学生时代的一种超然的享受。80、90年代交替的时期,钓具在家里,学校并没有,要过钓瘾,就会到江边看别人钓鱼。六月是江钓的好季节,又是一个周末,来到秀江桥上看别人钓鱼,眼睛看累了,当将目光移到桥上的时候,忽然发现桥上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凭栏而眺,神情专注。同班同学,走近她打个招呼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她并没有发现我的靠近。 “嘿!你在干嘛?”“啊呵,是你呀,我在看他们钓鱼。” “你也喜欢钓鱼!”我表现出来的惊讶,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斜阳西沉,暮色渐浓,我们一起回到学校。相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制造了几次江边的不期而遇。童年的垂钓只是囿于山塘和水库的静水钓,对于流水,从未涉足。从小在江边长大的她,跟着她的哥哥一起江钓,她的介绍和讲解,让我对江钓有了最初的认识,为我日后的江钓打下了基础。 锦江边上长大的她,毕业后嫁到了赣江边,嫁给了同班同学。二十年不见,如今她是否还钓鱼? 为了这个答案,我找出几经修改的同学通讯录。一个电话打过去,一番几多提示都想不起我是谁的短暂的尴尬之后,我进一步提示:“我就是那个爱到江边看钓鱼的同学”。 “啊,是你呀,还好吗?” “还好还好,想知道你现在还钓鱼吗?”毫无思想准备的问题,她以最快的反应时间给出了回答。 “钓啊,只要有时间,我就去钓鱼。钓鱼是件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不钓呢?”,电话里得知她台钓已经玩了两年,正在了解并准备尝试路亚钓。 同学钓鱼,是性情使能。她已不像当年的母亲,为了改善生活,她的出钓是为了娱,而非鱼了。 中年的流行歌 09年的年底,一个时尚的女生,戴一顶白色的钓鱼帽,从车里钻出来,站在了我的面前。清清秀秀,略显单薄但又浑身彰显现代气息,蓝色牛仔裤配一件浅灰色夹克,让她的皮肤显得更加白皙。如果不是事先“预警”,我断不会将这个喝牛奶长大的女孩跟钓鱼联系起来。她就是江西路亚界颇负盛名,在全国也小有名气的路亚爱好者——东西钓友。 这位比我儿子大不了多少的女孩,因为第一次接触显得拘谨,在去前进的车上,一路侃侃而谈路亚的时尚与环保,路亚的用饵和抽竿的手法,她的介绍让我这个刚刚上路的路亚迷如鹈鹕灌顶。停顿的期间,她从包里取出一个早已经准备好的日产拟饵,塞到我手里。 “来,这个是送给你的”,一番推辞之后,她急了。 “拿着,大哥,别不好意思。路亚圈子里都是这样,送来送去的,我当初连竿子都还是别人送的呢。”她的落落大方倒让我有几分不适应。 这是一次快乐的路亚之旅,东西的到来颠覆了我对传统女性的认识。这一代女性,追求时尚是她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女性钓友拿起钓具,来到户外,坐在水边尽情挥竿已经成了一种潮流,玩台钓和竞技的是在赶潮,那么像东西一样爱上路亚玩法的女性便是弄潮儿,她们注定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东西路亚,是追求时尚所致。 不同的时代,不管什么时候,每一个拿起钓具的女性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她们与男人共同合奏着一首垂钓交响曲。 垂钓是一首歌,歌声中有你和我。

垂钓

分享到

0个赞
钓友回复1条
qhdedison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不错,谢谢分享。

随时查看新帖子
安装安卓版钓鱼人 安装iOS版钓鱼人
最近精彩渔获
鲁班夜钓,板鲫鲤鱼白条红尾都到齐了,哈哈哈哈 鲁班夜钓,板鲫鲤鱼白条红尾都到齐了,哈哈哈哈
大水坑水库寻土鲮不到,而狂拉鲫鱼! 大水坑水库寻土鲮不到,而狂拉鲫鱼!
[原创]风大天冷口少  板鲫依旧光临 [原创]风大天冷口少 板鲫依旧光临
山塘水库二十分钟收获 山塘水库二十分钟收获
签到 反馈意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