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之家旗下产品: 钓鱼之家 钓鱼123 钓鱼人APP
钓鱼之家>论坛>>白饵!(转)

白饵!(转)

+关注

白饵!(转)

何谓白饵?盖因饵色白而得之。翻遍了相关书籍,也搜遍了网站,也没有找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我姑且将颜色白或近乎白色的饵料称为白饵。休闲钓的朋友们用得较少,除了钓鲢鳙外,几乎不用。而竞技钓的朋友们,绝大多数都能知道。

最简单的白饵,就是把常用的雪花粉按照一定的饵水比拌和而成,就是一团白饵。雪花粉又称马铃薯雪花全粉,是制作钓饵的一种主要原料,其具有非常好的膨散性和雾化性,用水拌和后,饵料细腻,所以又具有非常良好的诱食性和适口性。所以雪花粉又是白饵中几乎不可缺少的成份,可以说国内外大部分的白饵,都与雪花粉脱不了干系。因此又可以概括性地讲,雪花粉代表了大部分白饵的一些特点与特征。

首先,雪花粉在休闲野钓时,很少有人用到,即使在多种饵料的组合配方中,一般钓友用得也是较少的。这与雪花粉本身颗粒细腻,具有并不浓的粮食本味有关系。很多人在野钓时,喜欢用浓香、浓腥之类的较粗饵料,因为这样的饵料招鱼快、留鱼久。仅仅在钓鲢鳙时,人们才舍得用一些雪花粉,因为雪花粉雾化快,再加入一些各种香精增加味道,便能大量钓获鲢鳙等上层鱼类。反观竞技比赛中白饵的使用就要普遍得多,这是因为竞技比赛对饵料的状态、味型要求更高的结果。雾化就不必说了,从味型上来看,既可以利用雪花粉的清淡马铃薯味,也可以添加蛋奶、草莓香精等增加其诱食性。就如同雪花粉是一张白纸,要画什么颜色,由画家来决定。钓鱼人就好比是画家,可以画山画水画花鸟…… 但竞技场上的选手不一定都具备“画家”的功夫,因此饵料厂家在雪花粉的基础上,再加以调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白饵,可搓的,可拉的;草莓味的,奶味的;清淡的,浓香的;发酵的,膨胀的……竞技场上最有名的,用得最多的就是丸九白饵:黄鲫、四季、薯鲫、α21、粉鲫……喜欢竞技钓的朋友必能如数家珍。

那么在竞技比赛中广泛使用白饵,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1、解决怕重味的问题。大家知道,竞技比赛的鱼大多都是回锅鱼,也就是钓上来后再放入池中的鱼,一般初次被钓的鱼再放入后是不会马上开口再吃饵的。即使再吃饵,也会变得小心谨慎,不会再吃让它上过当的饵。特别是反复钓放过的鱼,口较猾,不肯轻易就食,而且害怕重味刺激,这时候清淡的白饵,就是要解决鱼吃口犹豫的问题,使之大胆吞食,再次上当。

2、解决挡嘴、吃口轻问题。饵料中最为细腻的,非雪花粉莫属,而且软、轻。一般在竞技比赛中被钓过的鱼或天冷以后,鱼的开口很轻很小,如果用颗粒比较粗或含拉丝粉成份多的饵料去钓,往往钓者只见到浮标的信号却空枪连连。所以这时候使用白饵,就是上上之选,软轻的白饵,鱼只需要轻轻一吸,便可被吸入嘴中,浮标在正确调钓的前提下可以出现很清晰的入口信号。

3、解决猾口鱼快速吞吐不易中钩问题。凡参加过竞技比赛的朋友都知道,猾口鱼是最难钓的,吃饵料时反复试探,快速吞吐,出现很多杂乱的信号,却空竿率很高。这时候如果适时使用白饵,并配合合适的钓组与钩来钓。当鱼吸食白饵时,饵与钩都可以轻易进嘴,进嘴后猾口鱼的常规动作就是要吐,但轻且易散的细腻白饵容易吐出来,剩下锋利的裸钩却不容易吐出来,总要挂住鱼嘴的哪个地方,因此中钩率可以大大提高。

4、解决鱼躁动不安的问题。在竞技比赛中,如何快速诱鱼,是影响钓获的关键点。但是招鱼过多后,会产生鱼躁窝子的现象,这时候鱼受饵的味觉等感官刺激后非常兴奋,来回蹿,不好好吃食,窝点中鱼星鱼泡一片片上翻,浮标上表现出大黑标、大送标等夸张动作,可就是不容易中鱼。这时候使用较为淡味的白饵,可以有效控制鱼的情绪,使之安静下来,浮标很少出现鱼蹭线时造成的大而假的夸张动作。

可能还有需要白饵解决的问题,限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能一一列出,望高手补充之。 知道什么药对症,但是下药的时机、配比如何掌握,那就是经验说了算。如果面对千变万化的鱼情运用公式化的语言说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白饵,几天几夜也讲不完,而且好象是雾里看花。有些鱼情只有是经历过了,才会懂得原来是如此如此。没有经历过的鱼情,讲得再明白,听者也会是一头雾水,反而会害人。

搓白饵也是钓鱼的基本功之一。能搓好白饵的,其竞技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我见过搓白饵的高手,在一场小型的比赛中,能搓出猾口小鲫鱼。

白饵不好搓,这是很多初学竞技的钓手经常发出的感叹。但白饵又确实能解决一些竞技比赛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回避白饵不用。经常有钓手搓上白饵后在抛竿的过程中却掉落下来,或者在叭嗒一下落水时脱钩,再或者在到底后雾化太快空钩。种种问题都让初学者挠头。

搓好白饵,是个系统问题。首先要学会开白饵。白饵的吸水性往往很强,

吸水的量大,所以水要力争一次性加足,吸水的时间要充足,在搅拌的时候要充分均匀,但又不能打得太粘。这就要求初学者多尝试才行。其次是要把握好白饵中“麦蛋白”含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拉丝”含量。一般中搓饵中要求丝越少越好,丝少则容易雾化,更不易挡嘴。但太容易雾化会导致水较深时到底钩上无残留,钓不到鱼。丝较多时,搓到钩上比较不容易散落,但适口性不太好。两者之间必须按照鱼情来进行取舍。再次就是搓饵的手法。搓饵大体上有三种形状:水滴形、圆形、长条形。水滴形注重的是将钩柄处搓得较圆滑,钩体部位的饵相对较松散;圆形的搓饵是全封闭,外表都很光滑,在水中雾化的速度较慢。长条形的搓饵两头松散,中间圆实光滑,属两头雾化快,中间残留多型。搓白饵易脱钩与最后的抛竿手法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白饵入水前人所能操控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白饵轻,附钩性相对弱,所以只能是荡出去,而不是靠竿尖的弹性弹出去的。一般来讲,在抛送饵料时,我们会把手捏在八字环或其以下,将主线绷直后轻拉使竿尖微弯后再送出去,借一点竿尖的弹力。但白饵却不行,这样弹出去十有八九会脱钩。解决的办法是改变一个细节,即在把主线绷直后,不使竿尖微弯,在一手放掉饵时的稍后一瞬间另一手挥竿将饵荡至钓点。这一细小的改变,可使饵脱钩的现象得到明显改观。熟能生巧,搓白饵也是如此,只有多练习,多体会并勤思考,最终必能做到随心所欲。

拉白饵,也是一项技术活。我们知道,饵料能否拉出,取决于饵料中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大,拉出的饵团越大。而白饵往往是非常细腻的,如何能够拉出来,技巧性很强。但如果要想把白饵拉出来象麦胚类饵料的效果,是不可能达到的,

白饵不好拉,却偏要拉,是鱼情独特的结果。因为鱼上大饵团的当多了,见到大团的饵料害怕,形成了条件反射。这时就喜欢吸食水底或漂浮在水中上尾的小饵团,对那些细小的饵团警惕性不高。人往往比鱼要聪明得多,懂得投其所好。极力使其上当,每次都有新花样。大团的白饵不吃,好,我来小白饵团,哪怕是钩尖上附着一丁点,也能诱鱼上钩!再加上拉白饵比搓白饵要快得多,所以在鱼相对较快速且拒食大团搓饵的时候,拉白饵就有很大的优势。拉白饵与搓白饵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对丝量的要求更加严格。既要拉得出来,在钩尖上有足够的有效残留,又能做到不挡嘴。同样,做到这点也需要多练习开拉白饵,在选用小麦蛋白粉(拉丝粉)时,尽量挑选优质的拉丝粉,

一般的白饵都是细腻的,好搓不好拉。但有些白饵,却是好搓好拉,奥秘在哪里?是因为里面添加了一些粗颗粒,一种肉乎乎像小孩子们喜欢吃的果冻一样的东西,取了一个好名字,叫“鱼果冻”。这种粗颗粒无色透明,遇水膨胀,入水后缓慢化散开,一颗颗小肉球在水中晶莹剔透,非常招鱼喜欢。有了粗颗粒,解决了好搓不好拉的大问题,拉出的饵团圆,残留好,诱食性好。

套句流行的话,白饵不是万能的,没有白饵却是万万不能的。在选择使用白饵一定要根据鱼情来确定,千万不能乱用。而且在竞技比赛中一旦确定必须使用白饵,则不能轻易更改。因为白饵在使用的前期,味道一般清淡,颗粒细不易留鱼,鱼就会来得慢,往往意志不坚定者在使用几竿、十几竿之后中鱼少,觉得不好用而弃之,再换原饵还是不吃,反复折腾至比赛结束仍没钓几条鱼。正因为白饵有轻淡、颗粒细,所以在开始的几竿,一定要快节奏,关且使用大饵团,到中鱼后,保持合适的节奏,保证持续不断诱鱼、连续上鱼.

白饵的使用,相信会随着竞技钓鱼的发展,在未来会有更方便、更有效的新产品不断出现,到那时,使用白饵将不再是一种烦恼,将是带给你钓技提升的一把梯子。

分享到

0个赞
钓友回复10条
chipxiao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沙发啊,慢慢学一学吧,谢谢楼主转帖分享。

馨语蓝缘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看过觉得文章的意思是野钓不适合用白饵

hanlinwd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没用过白饵,学习学习

swu064194b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我比较喜欢添加雪花粉

xyq7201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没用过白饵,学习学习

snakejian2008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谢谢楼主转帖分享。

l58098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谢谢楼主,收藏了.

wwzzdd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谢谢楼主,收藏了.

无情剑007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白饵啊、白饵啊,野钓不太好钓

xintongchen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嗯嗯 没沙发,恐怕只有地下室了

随时查看新帖子
安装安卓版钓鱼人 安装iOS版钓鱼人
最近精彩渔获
毒瘾犯了!还好解毒了~ 自制饵料钓青鱼 毒瘾犯了!还好解毒了~ 自制饵料钓青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钓获俄罗斯大鳊鱼。 蚯蚓饵料钓鳊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钓获俄罗斯大鳊鱼。 蚯蚓饵料钓鳊鱼
初钓清狮潭 自制饵料钓鲫鱼 初钓清狮潭 自制饵料钓鲫鱼
雨天再战中心河大草 自制饵料钓黄颡鱼 雨天再战中心河大草 自制饵料钓黄颡鱼
签到 反馈意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