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理论缘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到水边钓鱼,总得知道这水里有鱼没,或者今天钓什么鱼?我想鱼类社会其实和人类社会差不多的吧。一条大鱼,活了很多年。要在水里见过多少的同类,也目睹了多少同类被钓起来过。人到了年纪很大了,也经历过多少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有些道理看似不通,这一想就忽然都通了
钓鱼人都是孤独,自古有诗云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份意境,是一份古独的凄美,是一个孤独的钓者,与天地,山河,自然,风,雪,雷,雨,的对话!
还是回到正题,鱼为什么起浮?是有以下几个原因:“趋温,趋食,趋氧”些也可以说是基本是所有的底层鱼的共性,当然也是所有鱼的共性。
早春鱼的上浮,是因为表水的温度,比底水温度高。这就是鱼的趋温。当天气炎热时,鱼类的上浮,是因为水底缺氧。就是人们常说的“鱼浮头”现像,此时要想钓到鱼是很难得。最好的建议是收竿回家。
分享到
0个赞- 钓友回复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