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试个新位置。这里是个洄湾的尖尖,有钓友在那挖出一个屁股大的钓位,但是水位高一点就走不过去,用这个钓位的人应该不多,我穿上水靴把钓台搭在这个钓位前面的江里。
这里水比较深,3.9米竿位置有2.5米深,5.4米竿有近4米,7.2竿有5米多深。
今天三根竿都是2.5号主线+电子漂,3.9和5.4米竿是0.8号子线配5号袖钩,7.2米竿是1.2号子线配8号伊豆钩。
大家好!和许多钓友一样喜欢野钓游玩,为了能钓住大鱼,和大家一样不辞辛苦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但是钓住大鱼的几率很小,空军而返的次数太多了,究其原因一个是自然水域大鱼本身就稀少,鱼资源匮乏,加上许多人出于经济利益过度捕捞,电鱼捕鱼网鱼甚至药鱼的,鱼儿生存环境更是恶劣,尽管随着国家倡导新发展理念,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儿生存的水环境有所提高,但是依然不容乐观。今天咱要聊的话题不是这个问题,但和这个话题有关,那就是鱼儿本身警惕性高不高?鱼类是如何判定危险与否,如何逃离危险?
很多时候野钓自然水域,我们低估了大鱼的警惕性,或者说低估了鱼类的智商,甚至于会错误的认为鱼类比较傻,诸如:鱼的记忆只有七秒等等。试想一下,鱼类面对恶劣水环境,能够生存下来并长大的大鱼,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磨难和多少危险,如果记忆力不好只有七秒的记忆,早已经被人们端上了餐桌,或者被其它天敌所吃掉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鱼警惕性很高,所以野钓过程中钓住大鱼的几率很小,除非这个地方鱼资源丰富,养殖塘或者是半养殖的水库等。
其实,鱼类和人类一样,都具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知器官,只不过人类会思考,具有特有的意识器官——人脑。但鱼类会利用自身的感知器官来辨别食物水流和各种危险。
鱼类还有其它动物没有的一种特殊器官——侧线。
大部分淡水鱼类都有这种侧线。鱼类靠着这种侧线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还能感觉到水中小鱼小虾的游动,当然也可以感知其它掠食性鱼类的活动,从而准确觅食或逃离危险。
中午提前吃饭,12点多到达,下杆后就干脆利索的顶漂,我钓2目,浮漂缓缓升起到3目、迅速下顿一目,提竿中鱼,但是冲击力到手已经难以控制,竿稍俨然被拉成强有力的弯弓横跨长空,嗖嗖的线声震耳欲聋在耳边嗡嗡作响,本能的反应双手紧紧握住把手,用力均匀控制局势,只要坚持住这一波攻势,下一轮就是溜鱼了,水下突然猛的再次发力,浮漂没入水中,5.4米的双子鲫 360度旋转竿稍可以有效防止鱼线缠绕。中鱼后的感觉非常棒,追求极致溜鱼手感,力量传导更加灵敏,在溜鱼过程中,竿身弧度优美,韧性十足,好控鱼,浮漂在水面忽没忽出,大板鲫在水里忽左忽右,溜了2、3分钟,拉到水边,抄网抄起。开杆即中板鲫一尾,随后就陆陆续续钓了几条鱼
回到家,第二天准备再换个地方去钓鱼,才发现车子漏机油,难怪回来那天感觉车子一加油声音就有点大,赶紧开去4s店检查,结果昨天跑烂路,油底壳被挂烂了,师傅说轴承也要换,刹车片也要换,一回做个保养,配件还要等两天,计划赶不上变化,老公的休假也只有在家好好休息,等车修好我们才能钓鱼了。
分享到
0个赞
女钓友?
倒数第二句话有点意思
离几百米,下次去钓鱼求带啊
写了那么长,没个有用信息,就说在哪里
我想叼你
那个地方?
钓友您好,您的这篇帖子写的不错,可以把文章写得更详细些、内容更丰富些,需排版合理话题性强,谢谢您!我们已把此帖推为本地精华,希望您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我以为是用老坛打窝
位置呢
能发个位置给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