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之家旗下产品: 钓鱼之家 钓鱼123 钓鱼人APP
钓鱼之家>论坛>>窝子里有鱼津没鱼口怎么办(上)

窝子里有鱼津没鱼口怎么办(上)

+关注

黑坑钓鱼过程中常常碰到有鱼津没鱼口的情况,明知道窝子里有鱼,就是拽不上来,干着急。今天我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有津没口”的原因及对策!钓鱼之家原创文章。一、天气水温以及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日常垂钓中,天气因素是导致我们渔获量差异的最直观因素。水体在天气因素影响下,直观的变化包括水温,水体运动方式等;间接的影响了包括:水溶氧量、微生物及藻类丰富程度等等。而鱼类生活在水环境中,水体大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鱼类自身的习性和反应。对应到我们垂钓活动中,体现出的现象钓手们往往会感觉到费解,例如:夏季竿坑中原本好好的窝子,钓着钓着鱼就散了;经常有鱼在水面搅动;鱼群经常扎在某几个钓点;还有经常会遇到的窝子里明明有“鱼津”,但是鱼口却少的可怜。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夏季天气炎热、日照时长和光线强度都比其它季节要强,水体升温极快,水中的氧气主要是水与空气的交互以及水中藻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水面相对较大或是有流水的水域,水体缺氧的现象会好一些;但是我们常钓的竿坑却恰恰属于小环境水体,高温环境下水质的变化会非常迅速。高温水体会加快水底沉积物以及窝料的发酵过程,使窝点的局部水域产生有毒气体(沼气)、严重缺氧,导致鱼不爱下底就饵。

冬季水生植物、藻类极具减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远低于夏季,所以水底也会有缺氧的情况,鱼的活跃度降低、摄食积极性降低,如果水底含氧量较低时鱼类会起浮、不爱下底就饵。

针对由于水底变化或是水溶氧量变化引起的鱼类起浮的情况,钓手们可以尝试:①少打窝、或是不打窝。尽量减少由于窝料发酵引起底层缺氧现象。②定时定量投放味型较强的窝料,以铺住臭底或者钓离底等做法,还可以通过其它钓法来诱鱼下底,比如常常在高温季节用到的麻团钓法等等。③移动钓点,到浅水处垂钓,浅水处水体的交互性好,水底溶氧量高,水浅处即使鱼起浮也不会离底太远。

气压低的天气,水溶氧量低,鱼的活性差,甚至出现起浮的情况。这种情况,即使你的鱼饵再美味鱼也不会轻易开口。

二、人为因素影响

除了上面所说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鱼的影响更大。自然水域中,因为水面大,水体自我净化功能较强,即使没有人工打氧,水中的含氧量也很高。但是,人工的小水域环境(黑坑、竞技塘),由于长期有钓手进行垂钓,在垂钓过程中窝料、手食大量的投放会加剧酱层的沉积,导致水底的腐败加剧,间接地导致水底缺氧,鱼不爱下到水底就饵。笔者认为,在酱层沉积较厚的小水域垂钓,应选择在出水、入水口附近垂钓,这些地方由于常年都有水流的冲刷,酱层堆积的厚度相对来说较薄,溶氧量也就相对高一些,对垂钓的影响较小。

鱼类是非常敏感的动物,非常容易被外界影响。人声、脚步声、轰鸣的机器声、抛竿入水的声音以及岸上晃动的人影都会影响鱼类就饵。我们在选择钓点时要尽量选在相对僻静的地方,抛竿动作也要熟练,尽量减轻由抛竿对鱼产生的刺激。在鱼类受到刺激时往往会游离窝点,迅速回归到它认为安全的水域,待刺激降低以后才会慢慢聚集回鱼窝中,但是反复的刺激会使鱼无法安心下底吃食,鱼类搅动水底或是其自身分泌的气泡都会使钓手误以为“鱼津”。具体操作方法见《如何抛竿可减轻鱼的警觉》。钓鱼之家原创文章。

三、鱼情变化影响收获

(一)、鱼层变化

鱼类会受水环境影响,或是钓手的钓法影响下,发生主动或是被动的分水层聚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起浮”了。鱼层没有找对时同样会导致有津没口的结果,因为“鱼津”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鱼只有在水底时才会“吐泡泡”。当目标鱼起浮以后,如果我们依旧保持着粗钩大线纯钓底,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当我们判断窝子里明显有鱼,就是不咬钩时,先尝试通过调整钓法,来摸清鱼层的变化,才是钓到鱼的关键。要有积极搜索鱼层的态度,而不要等着鱼来找你。

(二)、鱼有伤或受过惊吓

鱼在运输途中颠簸、缺氧、受伤,使得鱼在投放到黑坑之前状态极差。再加上投放量又大,坑中鱼的密度高,进一步加剧鱼的缺氧和受惊吓程度同样会导致鱼不开口。

长期反复钓放的鱼我们通常称之为“回锅”鱼。鱼体通常都会有伤,例如嘴部被钩过导致发炎、鱼体表面黏膜减少、鱼鳞由于反复的在鱼护里倾倒导致脱落等等。这些不健康的鱼开口通常都不会太好。再加上一些响声和震动的影响,导致鱼不开口。

钓手还要注意一点,中鱼后应迅速把鱼领出窝子,尽量减少跑鱼的现象,至少不要在窝点里跑鱼。这会使窝点的鱼受到惊吓,俗称“炸窝子”,导致窝中的鱼四散逃离或长时间不开口。钓鱼之家原创文章。

四、线组搭配不当看不出鱼口

当发现窝点里常有鱼津而鱼口很少时,先尝试判断鱼层、鱼体的健康程度,要尽量排除掉由于自然因素影响的鱼类反应,在这之后才是我们钓手自身可以控制的范围。

线组搭配不当时,很可能会出现鱼已经索饵,但是吃口动作较小,加之线线组的传导能力较差,无法使浮漂出现准确的动作,这种现象在垂钓回锅鱼或是鱼口较弱时经常出现。

上面的文章从天气水温以及环境因素、人为因素、鱼情变化因素、线组搭配不当因素分别分析了有鱼津没鱼口的问题,下一篇文章将从浮漂调钓、饵料问题继续分析,并为大家讲解各种情况下有津没口的对策,敬请期待!

分享到

0个赞
钓友回复16条
修炼钓技中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谢谢 分享 学习一下

劳动者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学习中

遇鱼渔余娱
很久以前 泰州 举报 回复

感谢,学习一下

鳑鲏罗
很久以前 龙岩 举报 回复

谢谢分享。

紫珠
很久以前 绵阳 举报 回复

多谢分享,期待对策。

飘撒的雪
很久以前 泰州 举报 回复

学习了。

雪山飞豹
很久以前 临沧 举报 回复

学习了

乐翔渔具店
很久以前 景德镇 举报 回复

感谢了,期待下文!

北坞…………骑乐行游
很久以前 北京 举报 回复

1、如有口无鱼,是钓的灵了,上饵方式和大小不变,我们只需通过上移浮漂来找鱼的实口就行了。找到实口后,再在上钩挂上“基饵”抛竿看看与刚才上鱼时的钓目有何区别,若钓目变小了,就说明上钩是悬浮的,并记住这个目数。它在接下来的钓鱼过程中,上钩是浮是触,你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依据,若钓目不变,则说明双钩均是触底状态。2、若没有鱼讯或鱼摄食强烈,我们可以下移浮漂,钓灵找口,这时就要求你所上的两个钓饵的总重一定要小于“基饵”重量。假设用下钩挂上“基饵”将目数定在3目(或更低),那我们在施钓时,钓目小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且大于1目(上下钩差为2目的示标—“精调—找底”中已对“钩差”有说明),则下钩触底、上钩悬浮,小于1目则一触一卧。若钓目大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则双钩悬浮。3、截口频繁,鱼明显上浮。用此标此调目打浮,尽可根据需要将钓点定在所需水层。既然已经明确要打浮,就不必挂“基饵”找底了,只要所上饵团不将浮漂全部拉入水中,你尽可随意发挥。

dailian0zy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学习中

钓鱼老玩童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谢谢 分享 学习一下

钓小鱼
很久以前 宁波 举报 回复

针对鱼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鱼钩和线组以及合适的浮漂也是要点。

树影320
很久以前 惠州 举报 回复

饵料不对口

秋十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学习了。。。

游荡江湖
很久以前 杭州 举报 回复

出现这种情况基本无解

三哥_
很久以前 合肥 举报 回复

又学一招!

随时查看新帖子
安装安卓版钓鱼人 安装iOS版钓鱼人
最近精彩渔获
猴年五钓擒板鲫 猴年五钓擒板鲫
风和日丽,瓦埠湖边会鲫妹 风和日丽,瓦埠湖边会鲫妹
雨水无雨 口稀鱼少 雨水无雨 口稀鱼少
春节后第一钓----小鲫多多 春节后第一钓----小鲫多多
签到 反馈意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