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熟悉的地方,6点20起床,早7点准时抵达战场,吃早餐都没时间。
毛毛雨,下车,立马换上羽绒服,登山鞋,装备只带了矶竿,鱼桶,毛巾,打窝勺,老坛麦子一包,连简易凳子都没拿,恨不得飞过公路护栏,瞬移至我的老地方。
3勺麦子下去,岸边昨天剩的蚯蚓(藏好备用),老规矩,穿两条,分别勾3次,头尾共4个,像科幻片里的怪物样。
在这个水库学钓鱼,已月余,越来越喜欢简单,方便,一杆一桶(我的桶不能坐,可惜),情况不对,方便撤退,也方便换窝。
抛竿准确,改掉了拿手杆尾部的习惯,漂到位置,抬手扬竿,顺势改变后余线的方向,然后竿稍入水,待勾快到底,抬手轻轻往侧面一弹,线随即全部入水,放好竿,再微调摇柄至合适目数,一套动作,几天下来,谈不上行云流水,将就。
深度6米,右边坎上一整块土,坎呈月牙形,一直绕到我前面9米处,坎下小斜坡,再往左是啥地形,真没探过,前两天起鱼不错,就偷懒了,抛竿多了有点累,荡抛还没学会,只能抛10来米,此地不宜。
下杆半小时,无口,也懒换蚯蚓,突然想起师傅讲的,蚯蚓需要拖逗,类似重庆谷麦钓,于是乎,哈哈哈,小拖了两次,浮漂开始犹如蜻蜓点水,并往左斜着持续下沉,激动,但忍住了,待漂尾不见1秒后,抬手扬竿,只听线划破风的声音,犹如肖邦的夜曲,单手竟握不住竿,双手握竿往回拉一截,然后赶紧收线,再拉。。拉了个寂寞,今天开杆鱼,竟然不曾谋面,已然分道扬镳,像极了爱情的样子。
接下来拖,逗,一直无口,直到8点整,漂突然一抖,然后一毫米,一毫米的,边往左移动,边下沉,节奏感极强,直至漂尾被淹没(调一钓二),我意识到,蚯蚓可能已经到了鱼喉咙啦,再去刺鱼,我的子线和勾,要废了,还得回车里拿勾拿线,还得交过路过桥费啥的划不来啊。。。所以,紧急提竿,一个小弯弓,夹杂着齿轮的声音,她一步一步走向我的怀抱。。。竟然是一条黄辣丁。。。约二两,取勾良久,不表。
该小黄可能还在倒时差,大天亮的进食。
至9点收杆,去镇上用膳,补了几包老坛和来得快1号,10点半准时继续,直至下午1点半,中途几次都是拖逗立功,底钓蚯蚓,几乎被我玩成了水底路亚,不过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有用,中途隔一小时补一勺来的快,截至1点半收杆,捕获8尾鲫鱼,大的得有半斤,然后回镇用膳,3点半至6点,又入7尾,其中4尾过4两,总计15尾,到家称过,刚好4斤,平均一尾2.6两,甚是自豪,媳妇明日的鲫鱼汤,和糟辣鲫鱼,都有了。
别问我为啥要去两次用膳,因为此处全年禁钓,包括大年三十,还不明白吗?
闲话太多,上图。
像素和拍照水平,请忽略,年后喝酒丢了手机,正好戒了王者,用以前的旧手机,接听电话,收发微信,买无双鲤,逛钓鱼之家论坛,足矣
最后,祝各位大鲫大鲤(你们好像都这么收尾),钓鱼和家庭工作都和谐美满。
分享到
0个赞
在哪点,弟兄
着不住,今天钓了一天,晚上太冷了,能有口?
作者答非所问,估计不想告诉你
他评论了我俩帖子,俩贴同一地点
好吧,我没注意,对不住
老宋 求钓点

不存在
海龙水库
老宋一起去
走嘛,现在去
走,现在去
收竿竿来了
钓友您好,您的这篇帖子写得不错,不过要想上首页,需排版合理,图文结合,可以具体写一些钓场环境、水情、鱼情、中鱼的过程等,谢谢您!我们已把此帖推为本地精华,希望您再接再厉,争取上首页!
谢谢你的赞
感谢,好多年没写过这么多字了
收杆的现在都是我哥
这里是遵义中交二公局海龙水库吗?楼主
对的,海龙
海龙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