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喜欢钓鱼的人,好多时候在钓鱼中悟出创意灵感。应主题谈谈我之前使用的子线绑钩做法,在漂盒用美工刀切一个口,作为记号,绑钩时将绑好第一只钩的子线从凹口处延伸到一个设定的位置,再绑第二只钩。但是定钩距都是更换子线,临时在上8字环上大概的距离绑上,免强过得好,能钓到鱼就算了,没有哪么讲究,也没有考虑其它工具操作。
最近由于疫情有所反弹,公司生意不尽人意,安排休息多了,看看手机,见到平台钓友D子线尺,心里有了想法,何时拥有一款适合自己子线尺?通过在网上学习大师讲解子线尺的使用教程后,打算网购一个。在网购平台查一下的子线尺和本家平台DIY所看到有好几款。
以上这几款子线尺都是定距绕圈式的设计,没有适合我,心在想,能不能改装一款适合自己野钓15~60厘米范围的子线尺呢?毕竟商家专业做出来的东西比自己做得好,而且自己不一定能做得到,但也未必符合自己全部要求,只不过能否通过改装后成为自己实用的产品。在网上查找众多产品比较,触动大脑灵感,放飞自我构思,提高想象力,终于在网上找到了一款木工用的拉手打孔定位器可以适合改装,价格嘛?20出头,可以接受,脚一跺,手一抖,下单购回。
选择三个定位滑块和不绣钢尺。
左手一把手电钻,右手又是一把手电钻,一把套上玉石砂轮,另一把套上一个长约3.5厘米×直径5毫米的不锈钢螺丝,同时开启电钻,磨去螺牙及自己认为适当的直径。
用圆球砂头磨圆凹形,抛光打滑,方便轻扣线而不易滑脱。
用样左右开弓,两把手电钻分别将玉石砂轮和一个直径3毫米×长约3.5厘米不锈钢螺丝套上,同时开启电钻,在上端颈部约3毫处磨去螺牙及自己认为合适的直径抛光打滑,需要2个。
三个不锈钢支柱完成。
由于定位滑块穿孔直径是5毫米,插入直径3毫米支柱后,定位滑块的孔还有较大的空间,紧贴性不好,但没关系,刚好直径3毫米防松螺帽的一头是圆形,圆的哪两头与螺丝互相对接拧紧螺帽,支柱自动归位中心。
定位滑块三个螺丝安装好后,校对底部螺丝,中间的螺帽有些偏高,用玉石砂轮片磨底部螺帽,使三个定位滑块座落达到平行。
就是这么简单,哈哈:一个改装的《立式子线尺》就完成啦,数字刻度非常清晰,中心为0,左右延长到20厘米,这个长度正是我需要,很容易计算要求子线的长度,然后以0为中心点,按定位滑块走向两边延伸而达到平行,摆上桌面,前低后高,稍微向前仰,直视观,操作感非常舒服,好似专门为我订做而设计的,总体觉得挺满意。
但是总有些美中不足,①如果定位滑块改用不锈钢材质,②定位滑块原来3厘米宽,设计到窄边2厘米,调钩距范围广些,子线尺因设想而成为全不绣钢,更加漂亮,自然重量增加,因为不需外带,座落台面操作效果会更好。
首先以我个人的见解,谈谈在网络所见的子线尺看法:它们都是绕圈式定距子线来绑钩。
传统绕圈定距法(个人见解,如有不足,请予以指正):需要定好多副钩子线的距离剪断,再绑钩。
①公式:
绑完一只钩(1个绑钩误差值)+再绑另一只钩(1个绑钩误差值)=2个绑钩误差值,
除非先把一只钩,一只钩,一只钩……每根线单钩绑完后,再排列以最短的线为标准对齐剪线。可以达到:(0个误差值)+再绑另外一只钩(1个绑钩误差值)=1个绑钩误差值,操作有小许麻烦。但下一批再绑钩的时候重新对齐剪线,与上一批未必绑出相同长度,可能有少许出入。
②因为提前将一批子线剪断后,再拿出来一大堆线,稍有乱象。
下面介绍一下我的《立式子线尺》使用方法:
假如要求子线总长是50厘米,对折是25厘米,钩距定为3厘米,即是25+3=28(需要的单边长度)÷2=14厘米(以0为中心点,左或右长度),先将右边的定位滑块设定在右边14厘米位置,中间定位滑块设定在左边11厘米的位置,左边定位滑块(3厘来)紧贴中间定位块,两边定位块垫脚左右差不多平行。
为了看得清楚,以5号枣红色鱼线、大鱼钩、定距子线40厘米为操作,折叠后20厘米,中间定位滑块设定在9厘米,右边定位滑块设定在11厘米。
我都是用滚指绑钩,先用子线绑第一只钩,没有哪么严格,绑好可以。
将钩挂在中间定位支柱上,延伸到右边定位支柱上,再迂回。
迂回到最左边的定位支柱上。
适当拉动子线,感觉贴紧而不松动就可以。
在中间贴住定位支柱的子线用剪刀剪断。
再绑第二只钩,这第二只钩的绑法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保证三个统一,①凸出来的线尾统一,我通常平行钩肚外侧。②绕的圈数统一。③绑的手法统一。
双钩绑好后,左右两手分别抓住靠近双钩的子线前端。
转动子线方向,使双钩钩尖向左方向,再挂入两个已设定距离的定位支柱上。
右手抓住重叠双钩子线,缓慢滑动到右方向成一直线。
换上左手抓住子线向右滑动相隔末端约一厘米成圈处。
再向左方向退出挂在定位支柱的双钩。
用迂回打结器打8字结。
打结完成,整副子线钩就绑好啦。后面所有子线的绑钩都如此累推……,用这种操作绑出来的每副子线长度误差相对比够少。
我命名为“立式单钩定距法”(我的操作,个人见解,如有不足,请予以指正):不需要提前将定好的多条子线长短剪线,任意绑,绑几副算几副,每副钩的距离准确率比较高。
①公式:
绑完一只钩挂入定位支柱(0个误差值)+迂回设定卡位剪线再绑另一只钩(1个绑钩误差值)=1个绑钩误差值
②无论任何时候绑钩,按照所定的尺寸,始终只有1个绑钩误差值。
各位钓友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最右边的定位支柱有所不同?这是专门绑跑铅、串钩短子线单钩而设计,也不影响双钩绑法。
下面介绍如何绑短子线单钩:
假如定短子线10厘米。中间支柱定位3.5厘米,右边支柱定位6.5厘米。
先绑一只单钓,后面操作跟上述有所相同,看图片。
右手指轻轻挑出挂在右边定位支柱的子线扣。
退出定位支柱,再用迂回打结器打结即可,循环操作绑出每条单钩子线基本一致。
《立式子线尺》最长绑子线总长可达70厘米,极限80厘米(可绑主线用),最短子线6厘米(可调到最小6厘米,但是绑不到的,只不过显示数据而已),即是可从6~70厘米之间选择任意尺寸的子线绑钩,这尺寸范围我已足够使用。
当然也可以用传统绕圈式绑法,如使用60厘米子线,将右边的定位滑块移开,左右两块定位滑块分别设定在15厘米,但这种绑钩法我不喜欢用。
由于我这种是《立式子线尺》可平放在台面,3个子线定位支柱竖起,与绕圈子线尺的有所区别,比较如下:
区别①
《立式子线尺》(我的操作):可以腾出手来操作,比较方便。
《绕圈子线尺》:基本都要手持操作。
区别②
《立式子线尺》(我的操作):先绑一只钩后再定距子线绑第二只钩,循环绑钩只有一个绑钩误差值。
《绕圈子线尺》:先定距子线后再绑两只钩,循环绑钩产生两个绑钩误差值。
区别③
《立式子线尺》(我的操作):不需要先定好多条子线剪线再绑钩。
《绕圈子线尺》:需要先定好多条子线后剪线,出来的线松散,有些乱象,再绑钩。
两种操作有些不同,正所谓各施各法:最主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
虽然表述可能有些重重复复、啰啰嗦嗦,但可以加深对这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不知讲得对不对?望多多包涵。
在制作过程中可能有所欠缺或表达不够清楚,还望大师加以补充及提出宝贵意见,改良更好!
晒一晒我的绑钩工具套装:
放在一个配送(木工拉手定位开孔器)包里,任务完成了,累啦,收工。
分享到
0个赞
赞一个
谢谢观帖
钓友您好,您的这篇帖子写得很好,已被推荐为本地精华,想要推荐首页图片可少些而精选,内容有亮点,坚持为原创哦。加油哦!
打结器真的好,已经学习了
谢谢赏贴
,打结器携带方便又好用,我一直挂在钥匙扣。改装的立式子线尺,我觉得比绕圈的子线尺好用。
几块钱就可以搞定的事,非要自己瞎鸡巴折腾
谢谢观帖
关键网上所介绍都是(绕圈定距手持式子线尺),即使最贵那种子线尺,都要提前剪出来的鱼线一扎,好像乱七八糟,再绑双钩误差较大。我个人感觉不舒服,也不好用。我制作这种是(单钩定距坐立式子线尺),只有单钩的误差,而且实用性较好。
谢谢观帖
为了混点分分,够拼的了。你不觉得就你单个不锈钢直尺就比买个子线尺贵多了,是不是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呢。
首先谢谢赏贴
并非淘个分分,请问您有没有在网购店或实体店看过类似我这种坐立式子线尺售卖?而在网购店或实体店都显示手持式子线尺。①手持式子线尺是定距绕圈操作,拟定多股子线剪线,剪线后的多股线松松散散,再帮两只钩,每副子线所绑的钩会产生两个误差值。而我那种坐立式子线尺,不需要提前将子线剪断,绑完一只钩,再按定好距的子线绑另一只钩,每副子线所绑的钩只有一个误差值,相差较少,更不存在多股线在台面松松散散的现象。②手持式子线尺属于传统形式,在网络及本平台也有很多钓友DIY板材仿制,都是梯形梯级式调节定距子线长度,制作时需要裁板,做u槽,打磨,再进行上漆晾干,做工时间也不长啊?而我那种坐立式子线尺,只需要购买现成的配件(21.66元),通过改装,只用3套不锈钢小螺丝,不到1小时就搞定。属于新颖无级式调节定距子线长度(总长70厘米以下任意尺寸),即使需要跑铅短子线总长15厘米也将信手拈来,而手持式传统板材子线尺难以胜任。正所谓:无对比就无伤害,您觉得哪一种显得比较优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