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深秋鱼难钓了,中秋、国庆长达8天的假期让我着实疯了一阵,白天在家里没事陪儿子或者上网,晚饭后则急切地赶往钓点,主要原因是听说白天并不好钓,只是道听途说没有验证过。到了钓点探问下总是没有好的战绩,不是无口就是餐条、鳑鲏闹钩,或者只有三五条,而我每次总归有十几二十条的收获,为何会有如此差异,先声明我不是什么高手,更不是老手,能把鱼从水里提出来也只是今年7月份才开始的,准确地说我是一个新手。
无锡这个南方都市现在已是深秋,而在北方尤其是新疆、内蒙在十月中旬时基本上已开始飘小雪了,地域不同,气候不同,鱼情不同,用饵、钓技自然也不同。有谚语说“七分钓位,三分钓技”也有说七分钓饵,三分钓技,也有人说钓鱼是个系统工程,钩、线、漂、竿、饵、钓位、钓点、钓技恰当地配合起来就可以打出一套漂亮地组合拳,老实说,这些我都信但也不全信,下面就一个个解晰,有不当谬论之处还望朋友们积极拍砖斧正,也希望大家能不吝笔墨地提出或说出自已的观点以供朋友们共同参研、共同学习、共同促进,更期望大家能钓得快乐,玩得健康。
1. 钩、线、漂、竿:记得初学钓时,同样的地点,钓友频频上鱼,而我基本没什么信号,更别说什么提鱼了,直到有一次看着旁边的钓友不断地、精彩地表演着飞鱼,看着小鲫鱼接二连三地进了鱼护,按捺不住好奇,更准确地说是羡慕加妒忌地来到他身旁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当问到他有什么诀窍时,他问我,你的线组搭配怎样?回答:1#+2#线、1#伊势尼、10元钱的3#老鬼训练漂,主要是为了防止上大鱼以确保安全,他说这就对了,这就是为什么你看不见信号的原因所在,他说这里主要是1两左右甚至不到1两的小鲫鱼,上一斤的鱼不多几斤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此粗大的线组再加上浮力大的漂怎能体现线组的灵巧,1#伊势尼的钩门相对于他使用的2#黑袖比较宽,黑袖更易被鱼吸入,粗大的线组只会丧失更多的中鱼机会,即便有大鱼光顾又真地能保证将它擒住吗?听了之后,隔日我更换了整套线组,0.4+0.8+2#黑袖+1#漂(其它杂牌的,浮力较小),从此后我也能从水里提鱼了。直到前两天夜里,朋友带我到了另一钓点说那里的鱼多且个大,到了地点开钓,约20分钟后我上了一条2两半的鲫鱼,感觉到鱼软绵绵的没有挣扎的力道,30分钟后朋友说他看到了电鱼的,才明白难怪鱼没有力道,过了一会看到一个口,提竿,空了,一看两钩的线整齐地从打结处断掉,因前阵子钓鱼将绑好的子线都用没了,而且偷懒没有再绑,只有将以前的1#子线钩将就着拴上继续钓,等了一阵来了一个小口提竿,可愣是没有将竿子挺起来,准确地说是没有来的及挺竿,半秒钟鱼就将我的整套线组没收了,而我只有这一套细线组,没办法只好翻包将原来的1#+2#找了出来插上1#老鬼漂(说实在的这漂浮力感觉还是很大的),此后再也见不到口,直到朋友撤退了而我也烦燥了,想着再来两竿就撤时,看到一个似是而非的动作提竿,中鱼,8字溜,经过四个回合抄了上来,一斤半的鲤鱼,溜鱼的过程感觉鱼没有力道比较软,到了第二天换水时,鲤鱼的蛮横力道充分地发挥了出来,我想如果换了现在钓上它又是否能将它擒住呢?同时也明白了钓什么鱼用什么线组,其实这道理早就知道,只是一直没当回事,现在只是进一步的证实了这个道理,至于竿子之前一直用的3米6的软调竿,断线后用的是4米5的稍硬的竿子,不知是否和这有些关系。软竿好卸力,但不好控鱼,抄鱼也不太方便,硬竿则相反。 2.钓饵:进入深秋以来,总是听到钓友说钓不到鱼、鱼没口、鱼口太小,我在网上多次寻找解决办法都未果,记得有位老者告诉我,冬天其实用浓香饵一样钓得到鱼只是春天用腥饵较合适,这个我没有得到证明,因为到了冬天钓友们绝大部分用腥饵,这话我权且相信它,网上也说鲫鱼主食谷物类含糖多地更受欢迎,视频里竞技钓手在鱼不开口时常用小药,我就想,即然鱼开口少,我何不用点小药刺激它(也不知是否真的有用),即然它喜欢鲜、香、甜,何不加大味觉,于是在饵料里多加入糖、适量的小药(这里不提名称,以免误导朋友们,加多少量须摸索,宁少勿多)、多加入点奶精(1年前脑筋发热买的40元一罐),目的,小药刺激鱼开口,奶精增加香味诱鱼来,糖投其所好而已,饵料以奶香型+谷物香即可,特点,饵料拌好后,初时闻到浓烈的奶香味,随着时间推移,奶香味逐渐减淡谷物香逐渐突出,我想这是天凉水冷的关系吧,记得以前夏天打抛竿时,奶精加入一点就可长久地保持香味,这因该是跟温度有关。饵料效果,基本达到所设想的,而且也证实了在别人钓不到鱼的情况下,我钓到了鱼。3. 钓位、钓点:记得网友说过钓位是人呆的地方,钓点是钩落下的点,钓点有偏差影响到钓获量,钓位决定着钓获量。先说钓位,因我常在一个地点钓,那里是沿河景观带,有一处木板做的长约十来米的突出河边的台子,大伙钓鱼一线排开,谈不上什么特别的钓位,所以我无法证实,既然大师们都说钓位有关系我想应该是真的,再说钓点,这点我可以证明确实有关系,因我只野钓从未钓过塘,而且我认为野钓的乐趣更大,即然是野钓,河底不可能平整,自然是七高八低,假如有A点与B点相差1米,我在A点可以钓得很好,而在B点就不如A点,我用实际行动证明,当我在A点钓了一段时间后,A点会聚积一些饵料,鱼也比较容易钓上来,若在B点钓了一段时间后,虽然有饵料的聚积但上鱼率明显不如A点再转到A点时上鱼率又会提高上来。4.钓技:深秋的气候,天凉水也凉尤其是到了夜里,钓友们一个比一个钓的灵,如果练就火眼金睛恐怕是要钓平水了,一个个专注地盯着水里的浮漂,三五分钟都不见出水,生怕错过了鱼咬钩,而我的想法是,无鱼勤抛竿,保持一定频率,有鱼可稍等,鱼口减少加紧抛几竿,就象大师说的紧十竿、慢十竿、不紧不慢再十竿,通过不断的饵料落水声及饵料香味把鱼招引来。钓灵还是钓钝?看着钓友们的浮漂上顶下顿,动作没得说两个字漂亮,却常常是空竿,开始我也如此,半水空钩调四目,拉饵秤重压两目,也就是说当我钓1-3目时还是比较灵的,但往往只有5%的机率拉上来的是小鳑鲏,我想现在水凉,鱼动作小,钓得灵可能动作是出来了但饵有可能只到了唇边还没进口,于是我就钓4目或者4目半到5目,我猜想饵料应该是一个到底,一个悬浮或者触底,当轻微走水时钓得就更加钝了,视标露出水面4-5目,而饵料可能已经是在地上拖行了。从动作上看很轻微的以及大的下顿动作不易中鱼,不大不小的动作比较容易中鱼,而且下拖动作占的较多,顿口较少,上顶就更是少得多。以上就是本人深秋钓鲫鱼之体会,总结以上例证,针对鱼情及对象鱼选择恰当、合适、较为灵敏的线组,适当加药加味,钓钝些好让鱼儿吃实了,缓慢的下拖好中鱼,顿口有时也中鱼,上顶中鱼机率小(上顶中鱼少原因不得而知)。
分享到
0个赞
杀个发·
整理的不错嘛
好经验,认真学习了~
哈哈哈 谢谢分享哈········
再次路过,感谢楼主分享
谢谢 楼主 分享············
挺好,学习了
学习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