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16367890{background-image:url("http://bbsimg.diaoyuweng.com/static/image/postbg/1.jpg");}
本帖最后由 ljy197500 于 2014-9-6 23:17 编辑
咸水鱼出品 大板子之外(二)
——鰟 鮍 鱼
2.鰟鮍鱼
当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有事没事的,就喜欢跑到郊区去玩。死党是我的一个堂弟,人家现在是当官僚的,肚子里和口袋里装满了油,进出都有小车接送。说起当年的事情,都说是不记得了,也许是记得的,只是怕说出来影响人民公务员的形象。 我们学钓鱼之前,只会把家里的买菜篮子偷偷拿出来,篮把上系根绳子,到了河边上,捡水草茂盛的地方往前一丢,然后赶快往回收,收到跟前探着脑袋往里看,有时候有几个蹦蹦跳跳的小虾,有时候是几条小毛鱼,运气好的时候,竟然会捞上来半两左右的小鲫鱼,真把我们乐坏了。有一天捞到几条寸把来长,长得象鳊鱼一样的小鱼,身上花花绿绿的,有红斑有蓝斑,身后的鳍是桔红色的,还镶着细细一条黑线,真是越看越可爱,但谁也叫不上来它们的名字。有比我们大的孩子看了,说这叫乒乓鱼。我们都很纳闷,不知道它和乒乓有什么关系。
我上中学时,学校在浦东,寄宿学校。文化大革命中期说学生要复课闹革命,都被赶回学校去,其实也只是报个到,屁事没有,成天游手好闲,有的是时间,所以我的钓鱼生涯的初级阶段是起始于浦东。口袋里没有钱,又舍不得坐车,只能在学校附近玩玩。那时候在现在的洋泾中学对面,有一条极长的河道。有时侯也看到几个人在那条浜里钓鱼,于是我就有样学样,也在那条河里钓了起来。那时候不会钓,随便找个钩子,穿几个鹅毛浮子就玩上了。又小气,蚯蚓掐成只有一公分长穿在钩子上,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有时侯把钩抛在水草丛里,倒也咬钩连连,钓上来都是极小的鱼,有麦穗鱼、二寸长的小昂丝,最多的倒是身体银白色,形同鳊鱼的鰟蚾鱼。心里一直很奇怪,怎么鰟鮍鱼身上的色彩到哪里去了?
多年以后才知道,银白色的鰟鮍都是雌鱼,身材相对大一些,屁股后面拖了一根产卵管。雄鱼漂亮,但比雌鱼小得多,它们的生殖形式非常奇特。在产卵季节,它们就双双游动,到处寻找河蚌,河蚌正张开双壳,用它的斧足在河泥里缓缓移动,鰟鮍鱼就把卵产在河蚌的身体里面,孵出来的小鱼在河蚌的身体里安全地生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了生存能力才离去。看上去河蚌是吃亏了,白白做了人家的托儿所,错啦!那家伙鬼得很呢,当鰟鮍鱼在它身体里产卵的时候,它早就知道了,趁那对夫妻正做爱做得神魂颠倒时,河蚌悄悄的喷出它的受精幼体,那种幼体如果放大一千倍来看,是一只只象虱子一样的小虫子,脚上长有小钩子。这小东西也够聪明,一出来就牢牢钩住鰟鮍鱼的身体并拼命往里钻,结果就在鱼身上形成了许多囊肿。河蚌的幼体在囊肿里慢慢长大,直到有一天突然破囊而出,掉到河床上。于是一只新的河蚌就此诞生。奇妙吧!这就是生物界的所谓共生现象,你帮了我,我也帮了你,大家都有利,大家不吃亏,上帝做事情总是有道理的。
以前我在美国时认识一个台湾人,他是在洛衫矶做观赏鱼生意的。有时侯到他店里去看看观赏鱼,翻翻他的观赏鱼养殖书,咦?这不是鰟鮍鱼吗?上面的那段内容,就是他翻译给我听的。想不到在国内谁也不去注意的鰟鮍鱼,在国外早已登堂入室,住进水族箱里去了。 不争的事实是,鰟鮍鱼和河蚌的生存必须依赖对方,少了其中一种,另一种也就玩完。现在国内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打河里水族的主意,那河蚌既不会飞又不会跑,下到水里一摸一个准,等到河里的河蚌被抓光灭绝,鰟鮍鱼也就跟着悄悄地消失了。现在的年青人有多少人认得鰟鮍鱼的,说起来真是令人心疼。
至于鰟鮍鱼还能吃,那是我到很久以后才知道的。
我在苏州有个好朋友,82年他邀请我到苏州去过春节。到了苏州后,他说年初五要带我去太湖边的东山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那个亲戚是当渔民的,娶的太太也是渔家的姑娘。我说我去是不是合适,再说也没有准备什么贺礼。我那朋友说用不着用不着,你不是带着照相机吗?给他们拍一卷婚礼照片还不把他们的嘴都笑歪了?有道理,有道理,就这么办了。 那新郎倌的家就在太湖边上,走到湖边就那么十几分钟的路。婚礼很排场,开了30几桌酒席。室内只能放下十几桌,其余的就开在室外。油布一拉,桌子就放在油布下。那天天很冷,又下雪,主人家客气,安排我们坐室内,我们就推辞,说我们年轻,就坐外面吧,室内让年纪大的坐。
风景倒不错,抬头就看见太湖了,可是那个冷啊!热腾腾的菜一端上桌,不一会儿油就冻住了,不管是什么热炒,到后来就都成了冷盘。那时候我年青,要漂亮,穿了一双单皮鞋,要不了多久脚趾就冻麻了,上面在吃菜,下面在跺脚。 菜肴很丰富,都是用的河鲜,完全体现了渔家风格。其中印象最深的有炒河虾仁,只只油光剔透,咬口弹牙;蟹粉炒蹄筋,真正的大闸蟹肉,掺在雪白的蹄筋里,绝对称得上是弹眼落睛;红焖野鸭子,以前没吃过,总以为野鸭和家鸭一样大,其实不然,只有拳头大那么一只一只,捧在手里咬,满过瘾的。匆匆忙忙吃罢,就要逃席了。主人说别走啊,下面有好菜呢。待到端上来一看,二寸半长的小鱼,吃不准是什么东西。主人说是鰟鮍鱼啊,这才大吃一惊。这么大的鰟鮍鱼,真是少见,30几桌酒席一桌一盘,得要用掉多少鰟鮍鱼啊?主人家说是啊,半个月前就对各渔家打招呼,捕到了就活的送来,专门用个池子养起来,也就凑了30几桌用的,再要就没了。
看他们当地人,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嘴巴慢慢蠕动,一会儿就将鱼刺和骨头吐了出来,长叹一口气,道声:“啊呀,鲜透鲜透!”我也在嘴里放了一条,一尝大惊,那鱼肉细嫩鲜甜,非寻常鱼肉可比,再尝之下,惊为天人。怪不得主人家把它用来做压桌菜,江南人真会享福。
一口气吃了五条,毕竟是牛吃蟹,好吃是好吃,但是总吃不出当地人那种从容,那种风雅,那种投入。前人说:三代人学穿衣,五代人学吃菜,诚哉斯言。
当天晚上回到苏州,用了大半夜的时间将照片冲洗出来,放大成八寸大的。过了两天又去了一次东山,给他们送去。新婚夫妇果然笑歪了嘴,殷勤留饭。说是可惜了,再也没了鰟鮍鱼,不然真应当请你好好吃一顿。听说我喜欢钓鱼,直说太好了,等开春后你再来,我陪你去太湖钓,鲫鱼、鲤鱼、鳊鱼,什么都有,只管来只管来!
一辈子就吃过一次鰟鮍鱼,以后我想也不会再有这种机会了。
但是,让鰟鮍鱼自由自在地翔游在它们的天地里,岂不更好!
分享到
0个赞
分享…快乐…
故事精彩!看完让人回味,那鱼那味.......
小时候就知道鳑鲏鱼是把卵产在河蚌壳里。感谢师兄分享,中秋快乐。
长知识了 谢谢分享!
什么河鳗、斤鲫咱这里稀缺,倒是鰟鮍多的让人烦!
谢谢分享中秋快乐
知识丰富!!!!
可惜,这鰟鮍鱼现在也不多了 。
好文章。味如鲜吃鰟鮍鱼。
先加分再顶贴表支持找时间慢慢看
作者很有才气。好像是68界知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