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之家旗下产品: 钓鱼之家 钓鱼123 钓鱼人APP
钓鱼之家>论坛>>转载 快速调目法 想钓几目就几目

转载 快速调目法 想钓几目就几目

+关注

本帖最后由 肥文 于 2013-3-29 18:33 编辑

谨与钓友分享,如有不妥,敬请拍砖

本人曾经传统钓法多年,学习为台钓之际,看了一些调漂的文章,各有所长,有的说理不透,依据不足,论点有偏差。为了切实掌握调漂技巧,本人静心地进行了调研,总结了以浮力原理为基础的调漂计算方法,很科学,很精确,很简捷。本文精髓在【快速调漂法】,但要读懂,必须阅读全文。请花点时间,本文肯定帮你解开调漂奥秘,让你有所收益,一通百通。

阅读本文,只需初中文凭。

【常规步骤】

以调3钓1为例。参见《调漂示意图》。

步骤一:半水,调3目。

步骤二:下钩加铅,找底,调1目,锁定太空豆。这是最灵点。再往下调,就是双钩悬空的半水状态。

步骤三:八字环加铅,调9目,锁定太空豆。这是最钝点。再往上调,就会跑铅。

步骤四:上钩加铅,找底,调1目。这是常说的“调3钓1”钓点,这里称之为“临界点”。

步骤五:挂饵开钓。

【重要公式】

根据常规步骤分析,可归纳以下三条公式:

一、灵钝距离:最灵点到最钝点的距离。

步骤二、步骤三图片分析:查看双钩和漂尾状态,最灵点到最钝点的距离是:子线长度加漂尾长度,减浮在水面的最后一目长度。因此,得公式1:

灵钝距离=子线长度 漂尾长度-水面目数长度 L=A B-C

灵钝距离与子线长度、漂尾长度成正比,即:子线越长,灵钝距离越大,反之亦然;漂尾越长,灵钝距离越大,反之亦然。

二、临界距离:临界点与最灵点的距离。

《调漂示意图》步骤二、步骤四图片分析:查看双钩状态,临界点在最灵点上方,临界距离等于双钩距离。公式2,

临界距离=双钩距离 X=Y

临界距离与双钩距离成正比,即:双钩距离越大,临界距离越大,反之亦然。参见《公式示意图》。

临界点至最灵点之间,都是下钩落底、上钩悬空状态;不同的点位,上钩悬空的高度不同,下钩子线倾斜度不同。临界点至最钝点之间,都是双钩落底状态;不同的点位,子线的倾斜度不同,漂目不同。参见《双钩状态示意图》。

三、极限钓目:调漂完毕后,最小的垂钓目数。极限目差:调漂目数与最小垂钓目数的差。

通常,调3钓1、调4钓2、调5钓3等等,调钓目差都是2目,调目数值较大,钓目数值较小。这是钓目极限的描述,不能再小。如调3钓1,调3极限是钓1,不能钓平水;但可以钓1-9的任何目数。因为:

1、在理论上,不能钓平水。根据浮力原理,在完成调漂“步骤一”之后,线组只能将漂下拉到三目位置。钓1时,依靠饵(饵重量通常被默认为2目)将漂再下拉2目。如果在“钓1”这个点继续下移漂,必然双钩悬空,不落底。因此,极限钓目比调目小2目,即公式3:

极限钓目=调目-2。换算得:极限目差=2

2、可以钓1-9的任何目数。这一段是灵钝距离范围,浮力等于或小于重力,至少有一只钩能够触底;不同目数,双钩落底状态、漂目不同,漂的灵敏度各不相同。再见《双钩状态示意图》。临界距离内,由于下钩倾斜,受力方向改变,钓目应该稍有提升,因此,临界点比理论值稍微下移。

调3可以钓1-9的任何目数,调4可以钓2-9的任何目数,调5可以钓3-9的任何目数…以此类推。但是,这属于理论计算。实战中,可以采取一些非常措施,应对实际情况。如:挂大饵、重饵,超越极限钓目;有时,需要钓半水,漂下移,超过最灵点。

调2、调3的最灵点,漂尾分别是平水、1目状态,不利观察,可以采用调4、5或更高目数。

【快速调漂法】

汇总上述公式:

1、灵钝距离=子线长度 漂尾长度-水面目数长度 L=A B-C

2、临界距离=双钩距离 X=Y

3、极限目差=2。

将公式1、2、3运用到实战中,可以实现两步调漂到位,想调几目就几目,想钓几目就几目,非常科学,非常精确,非常简捷。调漂步骤为:

步骤一:半水,调目。目数根据自己惯用的目数或水域、天气情况确定。

步骤二:下钩加铅,找底,调极限钓目,锁定最灵点。根据公式1测算最钝点,按公式2测算临界点,调漂完成。

最灵点与最钝点之间,可钓极限钓目至全目。不同目数,双钩落底状态、漂目不同,漂的灵敏度各不相同,视鱼情而应变。要随机运用双钩悬空,还要防止跑铅。

【注意事项】

1、调目之前,应该将线组、漂充分湿润。线组、漂等含有的气泡,可能造成调漂偏差。特别是空心铅座、漂座的中空部位容易储藏气泡,要将太空豆适当拉开,灌进水,排空气;假如中空部位有气泡,在垂钓过程中,随着中空管内气泡排出,漂目随之改变。

2、加铅(或橡皮泥)重量必须确保漂全部入水,否则仍是半水状态,找不到底。但加铅又不宜太重,水底若有淤泥,铅坠陷入太深,调漂不精确。

3、快速调目计算最钝点时,应该精确测算子线、漂尾长度、双钩距离。若估算,灵钝距离宁短勿长,以防跑铅。

4、饵的重量影响双钩落底状态,实战中必须时刻牢记、计算和运用。

5、临界距离内,钓目少于调目,饵完全水化后,漂回归到调目,及时补饵。

6、根据公式1,选用适当长度的漂和子线;根据公式2,选择双钩距离,以更好观察漂情。

7、水底地形有起伏,认准钓点精确位置。扬杆投点技术要练熟。扬杆投点必须足够远,才能控制钩落底时的状态。若投点过近,下钩子线将扭曲,影响垂钓效果。参见《投点示意图》。

8、本案以九目漂为例,其他漂同理,不再列举。

【论据】

浮力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升;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阅读全文, 计算方法, 临界点

分享到

0个赞
钓友回复12条
czj2329900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好教材,学习了。

龙族的铁血卫士刀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谢谢分享。。。。。。。。。。

李长根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很给力。。学习了

sijiyangguang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很有用的技术贴,谢谢分享!

haclb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很好的教材,怪不得我看不懂,原来我是小学文凭

892660249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很详细,O(∩_∩)O谢谢老友分享。

风被吹过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正想学台钓谢谢分享

yagk007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谢谢,谢谢分享。

qwersa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好教材,学习了。

特种十字军团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学习了,交上5分,作为学费。

xjygreat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技术帖我得好好看

zhang1hu2y3
很久以前 举报 回复

值得学习,,,谢谢分享

随时查看新帖子
安装安卓版钓鱼人 安装iOS版钓鱼人
最近精彩渔获
猴年五钓擒板鲫 猴年五钓擒板鲫
风和日丽,瓦埠湖边会鲫妹 风和日丽,瓦埠湖边会鲫妹
雨水无雨 口稀鱼少 雨水无雨 口稀鱼少
春节后第一钓----小鲫多多 春节后第一钓----小鲫多多
签到 反馈意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