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年文化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闹革命,记得那年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上课进行时,忽然进来许多红卫兵,宣布停课闹革命,老师靠边站,结果再也不用做作业,到了放暑假,没有功课可做,闲得慌,每天和弄堂小伙伴到黄浦江边游玩,看到黄浦江边有许多小鱼,试着用淘米箩筐做捞鱼工具,倒不时小有收获。
一晃进入初中,老师是臭老九都靠边站,上课便是学工学农,青春年华就这样荒废掉了,但当时并没有此种意识,多年后才明白。
临近毕业最后一个暑假,在崇明农场下乡务农的姐姐,知道我将四个面向,从此远离上海,趁现在暑假期,让我先去她们农场体验一下,那年我才17岁。到农场住在姐姐男朋友宿舍里,当时农场生活枯燥无味,唯独钓鱼钓蟹是一个娛乐,我在姐姐男朋友(后来成我的姐夫),带领指教下,第一次体验到垂钓快乐,早上知青都出工去了,我带上甪竹竿做的鱼竿,姐夫给我2个鱼勾和用尼龙线做的鱼线,用鸭毛管做浮漂,我到竹林处挖了十来条青蚯蚓,带3一4只塑料袋用来装鱼,为什么用几个塑料袋装鱼,这是农场知青告诉我的,因为钓鱼是资产阶级思想,河边有可能碰到巡逻的民兵,到时将会没收钓具,将鱼全部倒回河中,有老知青提醒,我就小心很,做好防备工作。
来到河边,也不知道下窝,在钩上挂上蚯蚓就下水,一会儿见浮漂管动了,马上提竿一条2两鲫鱼,这是我首次钓到这么大的鲫鱼。加好蚯蚓下水又一条,在当时崇明岛上的鱼真多,到傍晚回去,倒入洗脚桶满满的有7一8斤左右。
这一晚听着鲫鱼在水桶里不断吸气传来声响,我慢慢入睡,梦见浮子在水中游荡灬。从此后就爱上了垂钓。
从祟明农场回来,不久面临毕业分配,我要求去崇明农场,被告知,我被分配去黑龙江边彊。
到了冰天雪地的边彊,为了生存,建设边彊,自己沒有少流血汗,但一有空闲就会溜去垂钓。79年知青大返城,我也重回故里。
一到休息天,就会骑自行车到郊外去垂钓,社会在发展,钓鱼工具从竹竿到玻璃钢再到玻璃钢和碳索混合形鱼竿,到现在各种台钓竿和拉力强劲的碳索竿灬。
而如今我们都到了退休年龄,空闲时间多了,野外垂钓是我每天必修课。去年有了智能手机,手机使我联系和接触到,最重要的钓鱼人平台,让我增进了垂钓知识,更新了装备,结识到不少钓友,钓鱼人平台是我每天必看的平台。是我的良师益友。祝钓鱼人越办越兴旺。
最后祝各位钓友垂钓快乐,每天鱼获满滿。
分享到
0个赞
向老师傅致敬
向老师父致敬!
双飞
老师傅饱含深情的一片文章,讲诉了自己的人生和国家的命运!


给我的印象中!年纪大的人都玩传统钓!送上首页!
和刘老师一样的阅历和经验,传统钓走着钓
送老师傅上首页
不错
向老师傅致敬!
老前辈,经历过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年代。感情很浓的文章,送上首页
不容易的年代始终难以忘怀,致敬。
向老前辈致敬
原来是位年长的老钓友,我一直以为是位小伙子。
那时候塑料袋还没普及吧?
向老师傅致敬!
谢谢谢鼓励谢观帖
谢观帖谢谢
谢观帖
是的,谢谢你读懂了我们一代的心声,谢观帖!
对的,当时台钓等尚沒传到国外,文革时是封闭社会,到改革开放新的垂钓方法和鱼具才传入国内,谢观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