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w6310 于 2012-1-31 22:59 编辑
号称“长江之肾”、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从今春开始却面临用水困难、全力抗旱的空前水危机。去年3月开始的春夏连旱至今仍显余威,随着上游来水减少和枯水期的到来,本月鄱阳湖最低水位跌破8米,创下60年来最低水位,面积只剩下丰水期的1/20。位于核心区域的九江市都昌县12万城镇居民面临饮水紧张。而在极枯水背后,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常态化缺水,且人为破坏水域的现象普遍。当地官员表示,建水闸是解决鄱阳湖水危机的当务之急。近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鄱阳湖、黄河、太湖、白洋淀等江河,了解其保护、开发现状,探寻中国大江大河的可持续保护之路。今年为何鱼这么少,在鄱阳湖旁当了15年渔民的袁国华有些想不通。袁国华今年45岁,老家就在鄱阳湖畔。大约4年前,那里的水越来越少,鱼越来越难打,他和妻子迁徙到偏居鄱阳湖下游的都昌县,继续从事自己的老本行。然而,一场水危机扑面而来。袁国华说,过去两年,每年约可打6000公斤鱼,收入六七万元。前年开始,他和另外9位养殖户出资50万元,承包了鄱阳湖都昌县江面的鱼虾打捞。当年龙虾丰收,年产6000多斤,他也净赚6万多元。但从去年11月到现在,袁国华已很少能打到鱼,很多时候只是上岸打短工挣外快。他说,去年打到的鱼大约2000斤,非但未能赚钱,反而亏了3万多元。袁国华说,每年汛期,很多鱼都洄游产卵。如今枯水期从每年11月延长到次年4月,干涸使得很多鱼不能产卵,也没有足够食物。所以,去年6月20日,鄱阳湖解除3个月的禁渔期后,湖面上并未出现百舸争流捞大鱼的热闹场面,渔民捕得的鱼数量和种类都越来越少。“今年依旧干旱,鱼可能比去年还少。”老袁船头上木桶里的小鱼是他几天的全部收获,记者看到,最大的不过10厘米,顶多4两重。“每天打的鱼连油钱都不够付。”“鱼米之乡”无鱼可捕,成了鄱阳湖10万渔民难言的无奈。据江西省渔政局预计,截至去年5月底,鄱阳湖渔业捕捞业受灾面积305万亩,去年干旱导致约10万渔民收入减少60%以上。未来1至3年,鄱阳湖鱼类资源仍将十分匮乏。而眼下就连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都已出现困难。鄱阳湖核心区域——九江市都昌段水位1月6日跌至7.95米,创下60年来新低。为此,都昌县启动应急供水方案,利用5台水泵日取水3万吨,以保证居民用水需要。在都昌县水文站记者看到,鄱阳湖露出的湖床被风干,成了一片荒芜的沙洲。不少人在此放养牛羊,俨然成了牧场。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春旱的到来,预计鄱阳湖水位还会下降。据江西省水利厅介绍,受持续干旱和上游来水减少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1月6日8时,鄱阳湖都昌站水位7.93米,跌破1952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历史最低水位7.99米,创60年来新低。江西省水文局监测,江西境内出入鄱阳湖的流量已是“入不敷出”。1月2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位站星子站水位为7.97米,低于前一日的8.02米,相对应的湖区水体面积萎缩至约196平方公里,不到丰水期面积的5%。
收入, 鄱阳湖
分享到
0个赞
本帖最后由 yw6310 于 2012-1-31 22:59 编辑 江西省防总副总指挥、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分析,出现极枯水位是长江上游来水减少和周边河流来水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昌县三防办副主任向爱平介绍,鄱阳湖是吞吐湖,所以枯水期和丰水期湖面面积差别很大。数据显示,在水位18米时,鄱阳湖面积是538万亩;在水位8米时,面积是30万亩。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有变长的趋势。十年前,枯水期只有90多天,但最近几年枯水期都在110~120天。去年更是鄱阳湖史上最旱的一年。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这些年一直关注着鄱阳湖。对于鄱阳湖水危机,他忧心忡忡地表示,枯水问题带来的已不是短时间内的季节性、临时性影响,而是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专家:三大原因致水危机戴年华分析,鄱阳湖出现极枯水和面积缩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江西去年春夏连旱,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去年江西降雨基本集中在上半年且多数是暴发性降雨,降水基本上都没能储存。二是三峡工程建成后,鄱阳湖上游来水减少,加之鄱阳湖上又建有大量水利工程,水位易被拉空。江西省水利厅数据显示,长江上游干支流主要水库共29座,防洪库容合计530亿立方米。这些水库群在汛后集中蓄水运行,造成鄱阳湖水位降低、水量减少。三是沿岸河道违规采砂严重。周边的采砂船已将不少区域的湖床开挖下陷。以星子县入湖水道为例,从1999年以来采砂猖獗。过去河道最深处为-7米,而去年已达-22米。“到处都是沙坑,像一个碗上有缺口,肯定存不住水,也不能形成有效水位和湖面。如今的鄱阳湖被称作鄱阳沟、鄱阳滩。”不仅缺水,水质也在变差。戴年华说,尽管与太湖、巢湖、滇池相比水质稍好,但纵向相比,鄱阳湖的水质已变差。在上世纪60年代,鄱阳湖水是I类水,在上世纪90年代是II类、III类水,而到去年12月,鄱阳湖水已是IV类水,此外,已有30年未对鄱阳湖进行专题科研。戴年华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鄱阳湖渔业资源枯竭压力,就必须帮助渔民转产转业、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围湖造田。特别是应成立专门的综合管理部门。目前,鄱阳湖管理涉及水利、国土、农业、环保、林业等多部门,加上鄱阳湖流域跨江西3市13县,各地执行政策松紧不一,协调难度很大。
这给我们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谢谢分享!谢谢告之!!
直接后果就是生态的破坏
戴年华分析,鄱阳湖出现极枯水和面积缩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江西去年春夏连旱,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去年江西降雨基本集中在上半年且多数是暴发性降雨,降水基本上都没能储存。这个气候的变化造成,人很难有大的作为二是三峡工程建成后,鄱阳湖上游来水减少,加之鄱阳湖上又建有大量水利工程,水位易被拉空。江西省水利厅数据显示,长江上游干支流主要水库共29座,防洪库容合计530亿立方米。这些水库群在汛后集中蓄水运行,造成鄱阳湖水位降低、水量减少。这说明湖水位降低,关键在长江水位的降低,江西一省是解决不的。三是沿岸河道违规采砂严重。周边的采砂船已将不少区域的湖床开挖下陷。以星子县入湖水道为例,从1999年以来采砂猖獗。过去河道最深处为-7米,而去年已达-22米。“到处都是沙坑,像一个碗上有缺口,肯定存不住水,也不能形成有效水位和湖面。这个原因,我认为真的是“砖家言论”,鄱阳湖水是活水,有来有去,湖底的深浅对水位的影响显然不适合这砖家的“破碗理论”如今的鄱阳湖被称作鄱阳沟、鄱阳滩。”
我经常到鄱阳湖边转转,现在的鄱阳湖俨然一个大草原,枯水的确严重,而鱼少的原因,我认为还是竭泽而渔造就的,其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视不够和监管不力,还有就是捕捞工具发展太快,沿湖盲目发展项目。每年过了禁渔期鄱阳湖沿岸迷魂阵星罗棋布,沿岸村民各显神通,最为过分的是用柴电捕捞,柴油机发电,连鱼孙子都绝了,实在可憎。由鄱阳湖延伸到长江,二十年前我在九江龙开河可以轻易钓到很多鱼,鱼种丰富,九江市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找了个防洪的理由把龙开河填了,填河时很多老人流泪烧香。虽然现在龙开故道,新修了条河,充其量也就是一条臭水沟。二十年前,鄱阳湖长江风帆片片,鄱阳湖常见的银鱼和回流鱼种繁多,现在长江河豚估计已经绝种,我已经有两年没看到白鳍豚了(江猪),现在钓起的回鱼很小,江丫(黄额)也很小,回鱼钓起的几率很低,其消失的主要原因就是环境改变,污染加剧,大型船只数量激增。现在只有望洋兴叹!
直接后果就是生态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