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竿是钓鱼活动最基本的工具。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比较来认识各类钓竿的特点,合理选用才不至于茫然。
1、手竿。从原始的竹竿,发展到现在,不说登峰造极,起码也算得上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了。先不论材质、工艺,就起最基本功能而言变化并不大——齐竿线,漂、坠、钩传统组合基础上,发展丰富了钓法(传统钓、台钓、悬坠、跑铅)。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近距离使用,高频率的重复抛饵、扬竿动作。此钓法对鱼竿的基本要求就是轻便、既有韧劲又有腰力。垂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足是不能钓远,主要适合池钓小鱼。湖库野钓也可以用,但必须考虑克服手竿钓法的局限,最基本的方法是加装失手绳,即便如此,也有可能痛失大鱼的遗憾产生。
2、钓法的不断丰富,逐渐细分出了海竿、矶竿、前打竿、中通竿。和手竿钓法最大的区别是各式绕线轮的运用,拓展了钓鱼的范围和钓法。其中中通竿与前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走线的方式不同,前者竿外走线,后者“中通”竿内走线。也因此派生出各自的优缺点:
海竿、矶竿,从外型到用法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使用的具体方法和目标不同:海竿专攻大鱼,矶竿可大小兼顾。优点:过线环较大,出线顺畅、可远投亦可近钓,适合湖库、休闲钓、传统钓;缺点:整备质量(钓竿、线轮、钓线、线组)较重,外走线,竿稍过线环较大,易挂线、缠绕,不太适合高频率的不断抛饵、扬竿。
前打竿:外走线,过线环比矶竿小并且贴近竿身,克服了矶竿的缺点,丧失了矶竿出现舒畅、远投的优点。
中通竿:内走线,具有手竿的传统优点,克服了手竿不能放长线、钓大鱼的缺点,但内走线方式又增加了钓线与钓竿内壁的摩擦时的接触面积,当中大鱼,钓线受力钓竿弯曲时尤为明显。这一点与矶竿、前打竿比较,中通竿竿易伤线、线易伤竿,因此在使用上应注意:溜鱼的方法和用其它钓竿不同,当鱼要线或收线时宜降低钓竿的弯曲度。
综上所言,三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垂钓环境、垂钓目标、方式选用。
分享到
0个赞
精辟!
大师吹的牛,就是!
就是打酱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