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论坛上的大师们总讨论调几钓几,先强调调目,然后再说钓目。但不同的漂漂尾粗细、视目大小、空心实心、甚至材料,对所谓的剩余浮力影响都很大,调目的差距就会很大。也不知道是我理解力有限,还是水平问题。总整不好,把一堂堂正正工学学士弄的连高中知识的浮力问题都搞糊涂了。细思一番,发觉我把问题的实质搞错了,需要换个思路来调漂。
漂是钓鱼人的眼睛,首先是要能观,观其状态和反应动作。钓的过高,遇风则会使漂乱晃摆;过低则观漂困难,水浪也会影响。因此钓目不外乎就在2~5目为最佳,鄙人视力不好,2.5~3.5目(50~70mm)。至于灵与钝,除了漂的结构对鱼吃饵力的反馈外,就在于饵料和子线在水里的状态了,饵是躺底、触底还是悬浮;子线是拉直还是弯曲。所以,首先按确定钓目的思路来调漂会许更有效。
基于此,个人觉得可以这样调漂:
1,粗找底,目的是达到半水调漂。熟悉的水情可酌情省略。
2,粗调漂到5~8目,需要综合考虑漂本身的结构如吃铅,漂尾粗细长短目数等,一般会有推荐的调目,选小的。没有推荐的选总目数一半但不超过8目。
3,单钩挂正常大小重量饵,半水测试单饵能拉下漂目数。这是这种调漂法的重点!!!
4,反复调铅测试,直到半水单饵露3目(最佳观漂状态)。第2步建议从少目数开始是为了调整方便,修正以剪铅为主,避免加铅。
5,挂饵找底,上钩挂重饵(超过两饵重量),反复移漂,使漂露2~3目为止,比最佳观漂状态少点目数是因为单重饵会有些影响。
6,正常挂饵微调钓目,钓灵点一为1~3目,此时上钩悬浮或轻触底、子线拉直,下钩躺底、子线微弯曲;钓钝点就是3~5目,上钩触底、子线拉直,下钩躺底、直线弯曲。
这样调钓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不同漂尾结构差异对调钓产生的影响,比如有的漂尾细视目小,就算你开始调到8到9目,也可能剩余目数不足以撑起正常单饵重量,你就永远也不会钓成有一钩悬浮的状态。相反有的漂尾粗视目大,单饵拉下目数少,极有可能造成饵料不到底却没有发现。这样的事例可能大家都遇见过。
另外强调一点,这只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一般垂钓爱好者而言,对那些专业的、技术高超精熟的大师来说,看看笑笑就行了,勿喷啊!
分享到
0个赞
赶脚调钓的精髓在于弄清楚线组受力的原理,以及鱼就饵时动量与线组质量的关系。然后在这其中根据对象鱼去调整得到一个最佳的平衡。
渔老汉:別弄太太复杂了!其实就是浮力与重量的关糸!
只要有鱼不用调一样上德挺好啊…不用纠结
透彻,顶你,赞
主要是俺喜欢瞎琢磨。道理虽然是只要浮力与重力达到平衡似乎即可,但大号线组和小号线组在相同重力浮力条件下表现迥异。试想你在水里推一艘轮船和一个气球,哪个更容易?粗弹簧和细弹簧挂同样的砝码哪个能绷得更直一点?
关键是河里要有鱼
谁把这给ctrl c+ctrl v到头条上去了。头条的文章就是这么弄出来的么?
这才是真正的教人调漂,说的很仔细,只要不是文盲都能看懂
开始调的时候漂离铅皮大概多少距离
说的透彻,思路清晰,可以参考。调漂就是浮力和重力平衡的问题,外加一个是否到底,这个可以下钩铅皮测试,其实并不难。但是很多大师讲的过于虚幻飘渺,结论都知道,思路却不够清晰。还是楼主说的透彻。
下次就这样试
野钓 完全用不上这样.....打竞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