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对江河钓鱼的影响及如何选择钓点(转载)
潮汐是江河十分常见一种自然现象。潮汐主要由太阳、月球、地球相互间的引力所形成,其中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最大。月球的质量虽然比太阳要小得多,但月球离地球近,所以其影响超过太阳。这其中大陆的分布,海洋、江河地势的形状、深度,地球的转动以及月球和太阳的位置,也都影响着潮汐的大与小。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分布在一条直线时(为新月或满月,也就是农历初一至初五,农历十六至二十)月球和太阳的作用相互加强,则产生特别高的大潮。一般来说,高潮仅取决于周期性的潮汐振动,但有时狂风或逆风也可对通常的涨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太阳和月球呈直角时(此时月亮为上弦和下弦月),月球的作用和太阳的作用局部相互抵消,潮汐的振动就减少,即农历初六到十二,或农历二十至二十五,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潮 汐,也就是渔民所说的死汛。
潮汐主要分为三类:半日潮、日潮和混合潮。半日潮在一昼夜之间出现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日潮在一昼夜之间则出现一个高潮和一个低潮。如每隔几天潮水时而是半日潮,时而是日潮,这类潮则为混合潮。形成混合潮的原因:当月球靠近赤道时,混合潮即有半日潮的特征;但当月球只有最大的北倾偏角或南倾偏角时,混合潮则变成日潮。流经丹东的鸭绿江由于和黄海相通,正常情况下为半日潮现象,也就是每昼夜之间出现两个潮汐高潮和两个低潮,即每—二小时一次潮起潮落。正常情况下,每次涨潮需一个半小时,落潮则为三个多小时,这一涨一落需近五个小时。两个潮水之间的出现时间为后延4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2日的潮汐出现时间要比1日晚45分钟左右。从以上论述来看,鸭绿江每半个月就有一次大潮或一次小潮。而大潮和小潮都有各自的特点:大潮涨幅大,而落时幅度也大,一涨一落反差特明显;小潮恰恰相反,涨潮时如一位少女般悄然而至,而落时也是悄然无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农历初三、十八的大潮都是在中午12点夜里12点涨平,然后每天后亏延45分钟往下落。每日的潮汐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有规律可循。因为潮汐就是这样,它遵循自有的规律运转,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亘古不变。
潮汐和垂钓的关系十分紧密,我们的先人在捕鱼时,就把大潮称为活汛,而小潮则为死汛,这一死一活就决定了捕获量的多与少。因为我们的先人明白,涨大潮时,由于水流涌动,卷带上大量的浮游生物和其他食物,也使水里的溶氧骤然增加。
当然,我们在江河钓鱼,潮汐的大与小也不是绝对的,也是因鱼而异。常到江河钓鱼的人都明白,一些好的钓点往往不在水流湍急的主河道,多数都在水彩流较缓的支流或江汊子里。支流由于常年向主河道流人,难免携带大量的泥沙,久之,交汇处就形成了河床较高的滩地,从而导致了水流平缓。这种地方春季水温明显高于主流水,因而聚集数量可观的鲤鱼、草鱼鲫鱼,常常是钓友们拋竿垂钓的宝地。但这种地方有个缺陷:最怕涨大潮!一旦涨大潮,冰冷的主流水涌入,垂钓环境的改变则不言而喻。此种情况春季常见,而在仲秋以后也存在大同小异的弊端。夏季情况正相反:支流由于特殊的垂钓环境,水温相对较高,鱼儿容易出现厌食(我们常说的不开口)。如果适逢一场场大雨,情况会有一两天的改变,然后又是一阵沉闷。这时钓友们最盼望有大潮光临,因为大潮能使水位升高,主流里的鱼儿会涌到支流来;更重要的是凉爽的主流水能有效地改善支流过高的水温,使垂钓环境能有明显的改观。
江河钓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水、有潮汐,而潮汐的影响始终贯穿着整个垂钓过程。所以我们到江河钓鱼多备几种钓具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潮水时,水流平缓,可用爆炸钌;一旦涨潮就要用串钩、单钩。大鱼在涨潮时喜欢靠边,咬钩又快又狠,尤其潮水涨到三成时,大鲫鱼、较小的鲤鱼特爱咬钩,而且很少跑鱼,当潮水落到一大半时,鱼儿的新一轮咬钩又开始了,原因是被潮水带到上游的食物又回流过来,咬钩的多为较大鲤鱼。
江河钓因有潮汐自有它独特的魅力,这是水库和湖泊钓所不具备的。我们在分析潮汐对江河钓的影响时,理性和客观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到江河钓鱼,常常会遇到大潮涌动,也许这些令人生畏的天文大潮会不识时务地把一个个好的钓点淹没,也许会毫不留情地将我们刚辛苦做成的爆炸钩冲跑,使我们一次钓鱼的希望化为泡影。但更多时,原本死气沉沉的钓场,突然因潮水涌动而出现转机,使得整个钓场出现了欢歌笑语。
分享到
0个赞
这个潮汐我听老师傅说过,初一,十五是钓不到鱼的
初一十五大潮,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