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之家旗下产品: 钓鱼之家 钓鱼123 钓鱼人APP
钓鱼之家>论坛>>调钓之钓钝与钓灵

调钓之钓钝与钓灵

+关注

有些新手初学“台钓”的钓友,总以为浮标调得越灵越好,钓的也是越灵越好,不晓得浮标通常也是多获鱼的诀窍。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标调钓得过于灵敏,特别是双饵离底时,鱼群游近钓饵后,鱼的腹鳍、尾鳍的扇动、刮碰,会使钓饵晃动不止;

鱼鳍的扇动还会使钓饵附近的水出现上升涡流和下旋涡流,使浮标一会儿上送一会儿下顿,而且送顿得特别标准,真像鱼吃饵似的。

若不明就里,长此以往连续提竿不中鱼,真的会令人心灰意懒,停竿不钓了。

也有不少的钓友,从“传统钓“改学”“台钓”,最后又回到了“传统钓”。

出现这种现像,多数是钓友对“台钓”中悬垂这个概念理解得较片面,一味地追求调灵、钓灵,越钓越糊涂,越钓越失望,最终被逼无奈走了回头路。

调钓的目数视鱼情而定

有些文章中的观点确实也误导了不少的钓友。

像什么“天气不好要钓灵、水中缺氧要钓灵、冬天水冷要钓灵、吃口轻要钓灵。

调四钓二不行,改为调五钓一,再不行就调六钓平水”。

这些与现实不符的观点,确实搞得那些初学“台钓”的人苦不堪言,有的学了几年都找不到北。

让我们试想一下,鱼如果已到了吃饵极轻的程度,那它几乎不可能把飘忽不定,四不着边,悬浮着的饵吸入嘴中。

如果饵卧在水底,因地面的阻隔和依托作用,使鱼吸饵的效果会更好。这如同吸尘器贴地越近吸尘效果越好是一个道理。

这种轻口鱼不可能直接吸动钓饵拖动浮标,但它把落地饵连吸带咬地吃入嘴里后,靠身体的摆动拖动浮漂是没问题的。

所以说当遇到上面说的那几种情况时,绝不能钓灵,一定要双饵落底,调灵钓钝。

用细身细尖子小标,调平水钓半目或一目为佳。

对钓灵,我并不是一概反对。像钓生口鱼和口腔大吸力足的鱼,钓得灵些,让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是完全可以的。

这类鱼,属于不知深浅的愣头青一族,见到好吃的饵就大口大口地吸入嘴中,且吸得较深,想吐都来不及。

在鱼少的水域中钓鱼时,为了利用钓饵的动态仿真效果,来引诱为数不多的鱼时,可以钓灵。

但是,小杂鱼多的地方,还是钓钝为好,免得自寻烦恼。

在平时钓鱼或比赛的开始阶段,可以钓灵,这样发窝快,又能及时了解鱼进窝的情况。

但要随着进窝鱼数的增多和“鱼口”的变化逐渐过渡到钓钝。

某些时候,钓口腔大吸饵狠吐饵快的滑口快鱼,可以钓灵。

但一定要使用细身、细尖子的浮标,钩要比常规小些,线要细,饵要软、黏、略小、调钓的目数可以视鱼情而定,但最好是一饵卧底,一饵稍稍离底,开始可以抓第一口,随着鱼的探啄,涮饵的次数增多,改为“放一抓二”或“放二抓三”。

另外,像钓离底,“截杀”、钓离底“定位”、钓浮等则属另类的钓灵,不在此论述中。灵、钝之争对钓轻口鱼和滑口鱼,到底是应该钓灵还是钓钝,这个问题前几年在钓界是争论不休。

如今竞技钓圈内的大部分钓手,通过多年的实践,已接受了钓钝的观点。

特定鱼种调漂因吃口而定

“休闲台钓族”至今是观点不一。

特别是拜书为师学习“台钓”的一些钓友,常问:当双饵离底,饵的重量被浮标的浮力平衡,饵等于没有重量(从物理学讲这种说法不科学),鱼游到饵边时,浮标都能感应到,这种“呼吸式钓法”是最灵敏的,此时鱼吸饵入嘴应该是最省力的。

为什么却说这样钓不到轻口鱼和滑口鱼呢?

那种“呼吸式的钓法”只能钓上“幼小无知”,我们双钩卧底钓的都是“老奸巨滑”。

钓灵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片面强调钓灵正是忽略了它的缺点一面。

鲫鱼吸饵时身体有多种角度,但身体垂直向上,在钓饵下方吸饵是几乎没有的。

所以鱼在吸饵时,饵和浮标不是在同一垂线内运动。

无论是钓饵悬浮或是到底,饵都是被鱼吸动后,在移出平衡系统时才拖动浮标的。

当饵和钩被浮标的浮力平衡后悬在水中,确实等于没有自重,但是在饵被鱼吸动使其离开二力平衡的这条垂线后,钩、饵的自重会随之恢复。

并且因为线组被浮标和钩饵绷得很直,只要钩饵稍一移动立刻拖动浮标下顿,浮标浸入水中的体积随之增大,水向上托举浮标的浮力也同时增大,并且在浮标移动的瞬间,水对浮标形成的阻力也很大,使浮标对钩、饵产生一种向上的拉力,造成饵在入鱼嘴的途中又增加了阻力。

如果鱼的吸力小,不足以克服钩、饵重之后又出现的反向拉力,那它只好顺水推舟、弃饵另图了。

而滑口鱼,对线上吊着的钓饵是极为敏感的,反复被钓的教训,使它看见那根线就引起本能的警觉。即或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觅食,它也不敢把饵真的吸入口中,只是吸到嘴边立即吐出,通过反复吸吐,吃那些被它喷碎的渣子,也就是我过去说过的滑鱼在“涮饵”钓滑鱼要用影子小的细线也有这个原因。滑鱼对认为有异常的钓饵进行涮饵时,饵进嘴后连嘴都不闭,直接快速吐出。

从水下摄像机拍摄的鱼吃饵的状况中发现,滑口鱼吃悬饵时的一吸一吐快达零点三秒以内,再优秀的钓手也很难钓到它。

如果钓得稍钝一些,鱼要等到饵入口的后期才能感觉到拉力的存在,这时再想吐饵,为时晚矣。

如钓得更钝一些,让子线弯曲度加大,并离开钓饵一定距离,减少对鱼的影响,使鱼在整个吸饵过程中只能感觉到正常的钩、饵重,等鱼含饵调头、抬头或后退,牵动浮标时才能感觉到这个阻力或额外的重力。

在鱼口乱、小杂鱼多的情况下,这种钓钝是卓有成效的。

“归零点”即浮标最大浮力点

如今一些钓小滑鱼的比赛中,钓手已发展到调平水钓四目或五目了。

当钓钝,钓到浮标没有下顿或下滑(缓慢下沉)的动作,只剩送标了,这说明已钝到相当的程度了。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这样钓。

但是,遇到浮标下顿和下滑全都空竿这种特别情况时,就非得钓这“送口”才行。

正像钓手之间开玩笑说的:这鱼,点头不算,抬头算。

以上这些,只是对特定鱼群的特定钓法,并非所有轻口鱼、滑口鱼全适用。另外,钓钝也不是越钝越好。

就是钓钝,也分调灵钓钝和调钝钓钝。

在技术运用上还有钓送标“钓死钝”和加铅“钓活钝”之分,况且使用不同的浮标、线组,不同的鱼钩、鱼饵时,同样的钓钝,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这一切还需钓手自己去用心体会,去积累经验。

验证“归零点”。

关于“归零点”,“台钓”的书中找到一段相同的解释:“

台湾钓法的高灵敏度,就是从上浮物体—浮漂,和下沉物体—铅片座、铅片坠、连接环、鱼钩之间,找出它们的浮动中心点,也就是台湾钓鱼高手习惯称之的归零点,即浮力=下沉力,两者之间互相抵消的归零点。

测试方法大致如下:

把浮漂调成平水,剪去一块能让第一目升起的铅皮,然后照这块铅皮的大小,依次剪去,剪一快升一目,当剪到某一目时浮漂升起一目以上,此目就是此漂的,归零点”

什么是“浮力中心点”?

根据浮力的漂浮定义:

浮标被浸入水中后,因水对浮标产生的浮力大于浮标的重力,浮力会把浮标部分托出水面,减少浸在水中的体积,浮力也相应减少,直到浮力同浮标体系所形成的重力相等时,浮漂停止上升,并保持不动。

浮标此时与水面相交的那条线,就是现有的浮力同浮标(包括所有配件)的重力相平衡的——平衡点。此时浮漂处于二力平衡之中,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即浮力=下沉力”目都能形成

浮漂必须同水面相交并保持不变时才能确定。

我们调四、调三、调任何一目,都可以做到“即浮力=下沉力”,如果这就是“归零点”那就无需再去费心寻找了,因为每目都是“归零点”。

浮力定义告诉我们,平衡点不是“归零点”。

因为对浮标而言,“归零点”只有一个,无论它是否与水面相交都永远存在,并且是固定不变的。

说白了,“归零点”就是浮标的最大浮力点。

它不需要测试,一看便知道,因为它只能是在浮标的示标顶端。

浮漂的“剩余浮力”解说

如果以上解释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下面再换个思路来讲。

“剩余浮力”(指浮标的剩余设计浮力也可以理解成浮标的剩余载重量)这一观点。

“剩余浮力”这种提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能成立的说法,这种说法目前已被大多数钓手所了解和接受。

那我们顺着“剩余浮力”这个思路往下说:

只要示标露出水面,就是有“剩余浮力”存在,有“剩余浮力”就不能出现归零现象。

而“剩余浮力”只能是随着配重的逐渐增加而逐渐减小,直到示标全部浸入水中“剩余浮力”为零时,才是归零。

按照浮力的规律,多大的重力,能使浮标多大的体积浸入水中:减少多大的重力,浮标就有多大的体积浮出水面。

“剩余浮力”的递减或递增的过程,不可能违背这个等量变化的原则。

除非有人能证明阿基米德有关浮力的原理是错误的。

所以说浮标的“剩余浮力”的递减过程中,零值只能出现在浮标示标的末尾,绝不可能出现在中间,除非是这支浮标的示标分为两段,并由一根极细的硬金属丝连接,两段之间并留有一定的间距,才可能出现台钓中所说的“归零点”的现象。

“归零点”之说虽说是错误的,可当年钓界前辈提出“归零点”这一观点时,我想不会是凭空想像的,一定是有一定原因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前辈误认为有“归零点”现象的呢?

分析有三种可能:

一是测试所用的浮标,由于每目的体积不同,在等量减重后示标升起的高度不一样

二是示标的壁,薄厚不一,造成目与目自重不同;三是受水的表面张力影响。而水面张力是最有可能让人误解浮漂有“归零点”的主要原因。

水的表面各部分间能产生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水的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浮标的外表与水面接触时因受到这种收缩力的挤压,使它在升降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水面张力的规律是:

水的表面温度越低,水面张力越大,在水面要结冰时,水面张力最大。

反过来水面温度越高,水面张力越小。

在30°C、15°C、2°C这三种水温中测试各种浮标。其中一支软尖子浮标,在2°C水中,按目等量减铅重到五目时,浮标从四目直接升到六目,再用手指轻一压它又回到五目并保持不动。

再把它半目半目地拎起,松手后它仍然不沉回五目。

当把它拎到六目时,它会慢慢地降到五目。

如果把它从五目压到四,它却基本可以回升到五目。

这种现象在各目间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只是在四至六目较为突出,而且软、硬尖子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且规律基本相同。

在30°C的水中这种现象不太明显。

这表明:当浮力和重力的合力接近零,浮标就要处于二力平衡,此时水面张力在浮标的平衡点下方表现得尤为明显。

而且水面张力越大,对浮漂的升降影响越大

示标与水面接触的部位越粗糙面积越大,受到的影响越大

水面如有污物增加了黏稠度后,浮标受到的影响越大

灵敏度越高的浮标,受到的影响越大。

分享到

0个赞
钓友回复3条
几大百下去了就不能出一个吗
很久以前 泰州 举报 回复

受教了

岳池钓鱼酱
很久以前 昆明 举报 回复

搞的这么复杂 调4钓2钓灵钓吨都可以

修心养性大大同
很久以前 昆明 举报 回复

谢谢分享

随时查看新帖子
安装安卓版钓鱼人 安装iOS版钓鱼人
最近精彩渔获
长湖刁子太猖獗 钓鱼王饵料钓鲫鱼 长湖刁子太猖獗 钓鱼王饵料钓鲫鱼
高手分享春季江河作钓钓鲫鲤秘诀 高手分享春季江河作钓钓鲫鲤秘诀
游钓行之潍坊临朐→激战弥河 化氏饵料钓鲫鱼 游钓行之潍坊临朐→激战弥河 化氏饵料钓鲫鱼
高手分享如何用手竿在湖中钓草青鲢鳙技巧 高手分享如何用手竿在湖中钓草青鲢鳙技巧
签到 反馈意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