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人家的图,再行讲解,你可能很容易懂
第一步重铅 水下线组重力>水下线组浮力,
漂身长度+漂下主线=水深
所以,双钩和子线均躺在水底,呈自然弯曲状态,若就这样钓鱼,鱼儿需要讲子线拖直,再拖动铅块,才会有漂相,近似于传统钓法。
第二步,下拉浮漂长度=子线长度+5厘米,
此时,丢漂下水,漂会下沉入水,
浮漂距离水面距离=子线长度+5厘米
第三步,修剪铅重,直到露出所需要的目数
此时,
水下线组重力=水下线组所受浮力,
下钩距离水底距离=5厘米+出水的浮
漂长度。
第四步,挂饵,饵的重力+线组重力>所受浮力,所以浮漂会下沉,直到饵料刚刚接触水底的时候,子线此时是崩直的,而此时的浮漂因为鱼钩到底,会下沉入水,距离大概2-3厘米。
第五步,往上推浮漂,直到露出相应目数,即可挂饵垂钓,当然,最后根据漂相进行最后的微调。
注意:1.第三步时露出的目数应大于第五部目数,这样,当你的饵料没有了的时候,浮漂的目数,会上移,变成第三步时露出的目数,以便于判断饵料是否雾化完成。
0
2.此方法属于双饵躺底,钓灵的一种,适用于饵料不均匀挂钩,具体适用范围,请参考
最后,请大家回到高中,浮力=密度*排开水的体积*G 若大家有兴趣,后续为大家讲一下浮漂科学选择的原理,也是因为这个公式而来。 最后,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多多指正。
分享到
0个赞
可以可以